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稻田养虾“一水两收” “90后”带动百户村民入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26日版次:10

  龙长江介绍自家小龙虾养殖情况。

  姓名:龙长江
地点:重庆荣昌
养殖品种:小龙虾
养殖秘籍:建立循环系统解决污染,稻虾“一水两收”效益高。
  “今年一亩水稻收入能达到近2000元,但7天后,我们还就放水养殖小龙虾,等到明年1月份平均一亩能产150千克的小龙虾,平均销售价格能达到50元/千克,比市场普通价格高出2元每千克,那个效益才叫好。”龙长江说。
  在重庆市荣昌区稻虾种养圈子里,“90后”新农人龙长江的名气可谓是尽人皆知。他自2018年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循环农业,坚持采用生态稻虾养殖技术,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和田间管理,实现了农药零投入,其种植的水稻、养殖的小龙虾2024年7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龙长江的老家在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父母都是农民。2006年中专毕业后的他选择了打工,破爬滚打10年后实现月薪过万元。
  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份工作非常不赖。2018年,龙长江在和几个朋友聚会时谈起了创业的想法,没想到几个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一拍即合,怀着共有的乡村情结,他们决定一起投身农业。
  龙长江和几个朋友先后在长寿、大足、合川等周边区县考察,最终决定养殖小龙虾。“我们川渝人夜宵就爱吃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大,前景还是很好。”同年,龙长江和几个朋友便在三奇村承包了100亩土地。但由于缺乏技术,没有在虾塘安装增氧设备,导致价值20万元的虾苗在夏季因为缺氧全部死亡,这给龙长江沉重一击,其他的几个合伙人见小龙虾养殖并不容易,也纷纷撤出。
不用农药绿色养殖
  为了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2019年,龙长江不仅前往湖北学习水产养殖技术,还在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在培训中他了解到“稻虾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产出的稻米和小龙虾无污染、品质高,实现“一田双收、种养双赢”,于是当即决定要探索“稻虾种养循环农业”,并以合作社的模式规模化发展。
  不久,龙长江便在仁义镇瑶山社区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200亩土地,并注册成立了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后,他按照绿色种养模式,保证水稻和龙虾的品质。龙长江告诉笔者,他坚持施用有机肥和菌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促进小龙虾及水稻健康生长,从而提高虾、米品质。除此之外,他还在稻虾田里安装独立排水系统、独立进水系统,有效解决了水质污染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龙长江还在仁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引进抗倒、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伍两优钰占”。目前,合作社的水稻亩产量稳定在500-600千克,龙虾的产量也达到150千克/亩,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双水双绿色”。
免费发放小龙虾苗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的初心就是要带领周围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是龙长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虾稻种养殖,他常年免费向周边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教学,并成立了“仁义镇农技推广农民夜校培训点”,组织培训提升“新手们”的综合发展能力,并免费发放小龙虾苗1500余千克。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租金+薪金”的收益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土地租金就是60多万元,人工支出有85万元,季节性用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多人,人均日收入在120元到150元。”龙长江说。
  今年57岁的廖维珍是瑶山社区的一位留守妇女。2022年,自从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瑶山社区发展稻虾种养产业,廖维珍就把家里的2亩多土地承包给龙长江,每年土地流转费就有1100多。为了增加她的收入,龙长江还雇佣廖大姐在合作社务工,并为她购买了意外保险,每个月的工资有3500元。“现在我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希望了。”廖维珍说。
  据了解,近几年龙长江还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仁义镇、昌州街道、河包镇、盘龙镇等地相继流转土地共1100余亩,其中建成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85亩,吸纳社员132户,合作社全年收入达到350万元。目前,龙长江累计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发展稻虾种养5000余亩,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
□蔡鸽 李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