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阉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26日版次:11
  我年少时生活在乡间,多见一类工匠,即“骟鸡匠”和“骟猪匠”,骟鸡匠的工作就是“阉鸡”。公鸡阉后便失去了雄性特征,性情也大变,鸡冠变小,体型比正常公鸡大。
  骟鸡匠一般在街角摆摊,两张板凳,一张自己坐,一张留给客人。一套简单的阉鸡工具,一般有小刀、小剪、小钳、镊子、棕线或椰线等。阉鸡匠抓住鸡,左脚踩实鸡的双腿,右脚踩住鸡的翅膀,使鸡不能乱动。在鸡翅膀下“刷刷刷”几下,拔下一片鸡毛,右手拿把锋利的小刀,飞快地在软骨之间切开一条道子。再用一把两头带钩,俗称“铁弓”的工具,在那条道子弓成个“口子”。接着用一把尺余长,一头系着条细线的,像枚缝衣针的铁丝,伸进口子里头,捻起线儿拉扯几下。便用一个勺子把“鸡籽”,从里面掏出来。掏完“鸡籽”后,就掰开鸡的嘴巴灌上几滴水。一只鸡就阉好了,伤口也不用理,过几天会自然愈合。
  少时看到这一幕,我总觉得很残忍,不忍直视。
  为什么要阉鸡呢?我曾问询过骟鸡匠。答曰,吃公鸡燥热,本地人怕热气,吃了对身体不好,还有就是不让它们发情,让它们专心长肉,阉割过的公鸡肉质更嫩,长得更快。也有人说,公鸡在阉割之前很富攻击性,争强斗狠,活动能力强,要消耗很多的饲料,养鸡成本大,而且肉质较差,阉鸡就显得很有必要。
□何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