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拨开水价风波背后的基层治理迷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07日版次:02
  水,作为生命之源,其价格变动历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近日,攀枝花东区阿署达村一村民投诉称,该村生活用水价格从每吨4.5元涨至5.7元,远超城区居民用水价格。攀枝花市东区发改局回应,此次水费涨价经该村村民商议,过半以上村民同意。
  相较于城区每吨3元左右的水费,这一价格已远非“略高”所能形容,而是直接触及了村民的生活底线。根据当地回应,涨价的理由是“位置高、成本贵”,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服众。毕竟,在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现代社会,任何价格的调整都应基于合理的成本分析与透明的决策程序,而非简单归因于地理位置的天然劣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涨价决议的通过过程,似乎并未遵循信息透明、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民主决策的价值在于,通过充分的讨论与辩论,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基于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出判断。然而,在阿署达村,我们并未看到这样的场景。相反,村民大会的审议过程显得笼统而模糊,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专家论证与公众听证。这样的决策过程,其合法性与合规性自然难以令人信服。即便过半村民投下了赞成票,这样的“多数决”也难免让人质疑其真实性与有效性。毕竟,在信息不对等、程序不公正的情况下,所谓的“民意”很可能只是被操纵的结果。
  基层治理的另一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阿署达村水价风波中,我们不难看到利益博弈的影子。一方面,村委会可能出于增加收入、改善基础设施等考虑,推动了水价的上涨;另一方面,村民则希望保持合理的水价水平,减轻生活负担。在这场博弈中,如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要求相关部门不仅要进行详尽的成本分析,还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正合理。
  此外,我们还需警惕农村自来水价格上涨背后可能隐藏的利益链条与腐败问题。在一些地区,公用事业价格的上涨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寻租与利益的输送。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自来水价格的监管与审计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惠及村民。
  阿署达村的水价风波,虽看似小事一桩,实则关乎基层治理的大局与村民的切身利益。它提醒我们,基层治理不仅要尊重村民的自治权利,更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与指导;不仅要追求决策的效率与速度,更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农村社会。
(作者:黄思成,媒体人)

下一篇:“虚假打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