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

辣椒产区转移有利于形成规模种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07日版次:07

  邹学校(左)。 湖南农大园艺学院师生在长沙黄兴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右)。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年种植面积达3200万亩。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被大家称为“辣椒院士”,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培育出160多个辣椒品种,高峰时期所育品种约占同类品种面积的60%,占鲜食辣椒同类品种面积的80%以上。常规杂交选育一个优质的新辣椒品种至少要8至10年,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却能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在2年里培育出一个优良新品种。谈起如此高产育种的“秘诀”,邹学校说,“我们会在各地收集特色的地方资源,找出它们在抗病性、产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研究,做改良。”
  除了研发新的辣椒品种,邹学校还为我国辣椒产业发展“诊脉”,剖析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状态,及时“对症开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之前,我国辣椒几乎没有进口,而从2018年以来,我国辣椒进口量开始大于出口量。”邹学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辣椒产业除了向优势地区转移以降低成本外,未来还需进一步向高品质、品牌化、市场细分化、宜机化方向发展。”
设施栽培保障辣椒周年均衡供应
  问:为什么近40年,我国辣椒产业能迅速发展?
  邹学校:原因有二:首先是华南、西南地区冬种辣椒解决了我国冬春季鲜辣椒供应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华南地区、云南南部地区外,我国其他地方只有6月到11月才有鲜食辣椒供应,12月到第二年的5月都不能生产鲜食辣椒,存在巨大的辣椒市场需求。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统购统销的蔬菜产销体制,蔬菜开始全国流通。于是华南、西南地区的农民,利用当地冬季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少,灌溉条件优势,大力发展冬种辣椒,解决了冬春季鲜辣椒供应问题,并开启了南椒北运时代。
  第二个原因是设施栽培、均衡生产技术进一步保障了当地辣椒的周年均衡供应。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研究出春提早、秋延后栽培技术使本地辣椒的供应期大大延长,特别是江浙地区基本实现了本地辣椒周年均衡供应;为解决南方7-9月份高温影响辣椒生长导致供应困难的问题,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大力发展高山辣椒,确保7-9月份辣椒供应;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辣椒开始向偏远地区和优势产区转移,高原辣椒和环渤海湾的日光温室辣椒迅速发展起来,到2010年,高山高原辣椒年种植面积约600万亩。由此我国辣椒供应实现由华南冬种北运辣椒和当地设施栽培、高山、高原栽培辣椒等多条途径保障。
规模化生产可降低辣椒生产成本
  问:目前我国辣椒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邹学校:我国辣椒生产成本较高是一个大问题。我国鲜、干辣椒的出口量从2004年到2023年都在增加,2017年前鲜、干椒进口量很少,但从2018年开始大幅度增加,到2022年,印度和乌干达等国家的干辣椒就抢占了我国干辣椒5%的市场,说明我国辣椒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并不占竞争优势。
  我国选育的农作物品种大多数是精耕细作下的高产品种,采用的生产技术也消耗大量人工劳动力。现有的辣椒品种和生产技术不适合机械化生产,在辣椒价格正常或走好的年份,人工采收成本占20%-40%,在辣椒价格不好的年份,人工采收成本甚至会上升到60%以上。
  问:如何解决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邹学校:首先,农业科研工作者要重点围绕辣椒生产劳动用工量大的特点,开展农机与农艺融合创新研究,培育推广一批宜机化品种,并实现辣椒机械化播种、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肥水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控绿色化、机械化,采收机械化、采后精选、加工等全程机械化。
  再者,辣椒产业向优势产区转移,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是降低辣椒生产成本最有效的办法。
可向新疆、内蒙古、甘肃等优势产区转移
  问:未来辣椒生产还需要向哪些优势产区转移?
  邹学校:可向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转移。我们团队在新疆调研辣椒适宜产区,发现焉耆垦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是理想的辣椒优势生产区域。而且新疆地广人稀,特别是垦区的农事操作以机械化为主,容易形成规模种植。此外,新疆具备贸易区位优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
  内蒙古巴彦淖尔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14℃,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52-9.04小时,还有自流黄河水浇水灌溉,且多为沙性土,排水快,非常有利于辣椒生长发育。且巴彦淖尔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生产。
  甘肃省加工辣椒的种植面积已由2015年的18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45万亩,扩种潜力大。
  根据统计,干辣椒的70%和鲜果加工辣椒的30%,共计约800万亩辣椒将转移到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这将给新疆、内蒙古新增第一产业产值300亿元,第二、三产业产值900亿元,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
  干辣椒、加工辣椒向新疆、内蒙古等地转移,还有较好的技术优势。比如新疆已有的先进的番茄机械化播种、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以及棉花机械化采收和去杂技术可供借鉴。辣椒机械化生产只要在上述基础上稍作改进,就能实现辣椒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在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一是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供需变化进行调控,谨防过热;二是相关科研团队要创建大批可适宜这些区域气候特色的优异种质,丰富当地辣椒种质资源类型;三是要提高规模化辣椒种植的技术标准,解决品种多乱杂和病虫害防控等问题。
   □据《瞭望》新闻周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