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阳江“千人蚝宴”打响寿长蚝品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07日
版次:
09
一条条蚝排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水面上。
冬至过后,寿长蚝愈渐肥美,眼下正是吃蚝的好时节。1月4日,“大沟蚝美”2025年阳江市阳东区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在阳东区大沟镇举行,从白天的“蚝”跑、“蚝”赛到晚上的“千人蚝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进一步打响了“大沟蚝美”产业品牌,持续提高寿长蚝品牌知名度。
八方来客齐聚大沟
当日上午,活动在热闹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一首《醉美大沟》让观众感受到“山海渔韵”的魅力。随后,领导嘉宾观看了大沟镇“百千万工程”宣传片,现场签订了寿长蚝购销、采购等合作协议,助力蚝农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开幕式后,还进行了活力“蚝”跑、开蚝大赛等妙趣横生的节目,充分传播寿长蚝文化,发展壮大蚝产业,进一步提升寿长蚝的品牌形象。
下午5时左右,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重头戏”——蚝宴,在寿长村文化广场热闹开席,现场席开200余桌,吸引了2000多位市民游客前来一品寿长蚝的地道美味。
“红树林里树林红,寿长河边人长寿”,在阳东区大沟镇流传着“到寿长村吃寿长蚝人长寿”这样一句话。多年来,寿长蚝在当地颇具名气,依托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寿长河出海口咸淡水之间的天然优势,如今大沟镇已形成集寿长蚝种业、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全镇养殖蚝面积约6000亩,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从业人员上千人,产业发展越来越“蚝”气。
近日,笔者搭乘老蚝农雷国昌的渔船来到入海口处,一条条蚝排和一个个浮球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水面上,这片“水上牧场”,便是寿长村的蚝田。
大沟镇养殖蚝历史超过百年,生长在寿长河流域的寿长蚝2022年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片水域水质干净、咸淡适中,紧挨入海口,浮游生物多;沿岸村庄耕地面积少,潮流畅通,尤其是该流域还生长着成片的红树林,不仅可以净化海水、防治赤潮,其沼泽环境及凋落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正是蚝生长的理想环境。
苗种与技艺双升级
寿长村人工养蚝历史悠久,历代养蚝人探索发展出许多养殖技法。
“一只生蚝,从‘幼年’到‘成年’要3年时间,除了需要优良的天然环境,还需要改进养殖方法。”雷国昌说,寿长蚝养殖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木桩养殖和浮排吊养的方式,如今改用浮球吊养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蚝的摄食空间,每只蚝可摄取的食物更多,蚝体生长大小均匀,进一步提升生蚝产量。
与此同时,科技也在赋能蚝苗培育。近年来,大沟镇高度重视种苗培育,经过几年努力,该镇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牡蛎人工育苗场,占地约70亩,成功将生蚝育苗从海滩搬到了场内。
“我们要求每个附着基上的生蚝苗数量不低于30粒,不合格的会重新上苗。”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符政君从水池中提起一串附着基,蚝苗犹如一颗颗小芝麻,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蚝饼”上。
除了“鸡仔饼”状的蚝饼,现场还有传统的牡蛎壳、水泥板、“绳仔头”等类型的附着基。符政君告诉笔者,天博水产养殖基地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牡蛎项目基地,下一步将培育不受气候限制、生长速度更快的三倍体牡蛎,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市推广。
□黄林 张贝奇
上一篇:
下一篇:
钟志成:中药养殖亩产高 预制鱼片销量好
上一篇:
下一篇:
钟志成:中药养殖亩产高 预制鱼片销量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