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国人民银行暂停 国债买入操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11日版次:06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收益率屡创新低
  当前,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更倾向于配置低风险资产,其中国债因其安全性、稳定性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债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去年以来,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近期更是屡创新低。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张李陵介绍,去年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一路下行至年末的1.7%,下行幅度高达80个基点。
  因此,在国债供不应求、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宣布暂停国债买入,有助于平衡国债市场供求关系。”董希淼说。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人民银行对债市的调控力度加码,旨在遏制近期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稳定市场预期。
并非收紧流动性
  记者了解到,买入、卖出国债是人民银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方式。
  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24年9月、10月、11月、12月发布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数次国债买卖操作的理由均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董希淼认为,此次中国人民银行暂停购买国债,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收紧。“预计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若后续国债供应量加大、债券收益率回归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趋向平衡,“人民银行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继续发挥通过国债净买入操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作用”。   □唐柳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