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菜地装信号灯,打了谁的脸?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16日
版次:
02
1月13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一位居民发现,在一小区附近,一块菜地里设立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监控。对此,唐闸镇街道闸东村社区工作人员回应记者,视频中的菜地属于港胜路南段,地块已经征收,即将开建,东段已经建好,建设公司在整条路段统一安装了交通信号灯。
首先,让我们回到事件本身。在一片未被城市化的菜地中央,限速30、禁止鸣笛的标志赫然在目,黄灯闪烁,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宣告:此处虽无车马喧嚣,但规则先行。然而,这样的场景非但没有彰显出规则的严肃性,反而成为了一种滑稽的讽刺。菜地装信号灯,其背后逻辑何在?是对未来道路规划的提前布局,还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无谓浪费?
据当地社区回应,该地块已征收,即将开建,交通信号灯是建设公司统一安装的。这一解释看似合理,却难以掩盖其背后的形式主义倾向。试问,一个尚未动工的工地,为何急于安装交通信号灯?是为了展示工程进度,还是为了满足某种政绩考核的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见过了太多为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盲目追求速度、忽视实效的例子。这一次,菜地上的信号灯,无疑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形式主义,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疾,如同附着在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公共资源和信任基础。它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表面轻实质,往往以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着空洞无物的本质。在国内,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从耗资巨大的“形象门”到华而不实的“迎宾大道”,从空洞无物的“文化墙”到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镇”,形式主义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严重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利益。
菜地装信号灯,虽然只是形式主义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它所折射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它暴露了部分官员在决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对公共资源缺乏敬畏之心。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这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而是能够真正惠及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里子工程”。
要根治形式主义这一顽疾,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完善问责机制,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让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公众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菜地装信号灯事件虽小,但反映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却不容小觑。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更应该发挥其监督作用,及时揭露和批评形式主义问题,推动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变味的作业”
上一篇:
下一篇:
“变味的作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