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2025年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新增3个县

各试点县集成3套粪肥还田技术模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21日版次:09

  粪肥还田现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亚航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广东省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2025年在仁化县、南雄市、博罗县、龙门县、高州市、信宜市、怀集县、英德市和罗定市等9个县(市)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其中南雄市、龙门县和怀集县为新增试点县。
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方案》要求,试点县要建立绿色种养循环有效机制,构建1-2种粪肥还田服务组织运行模式,集成推广3套以上粪肥还田技术模式,促进有机肥料科学合理使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此次续建试点县根据“大稳定 小调整”原则对服务主体进行动态调整,无需每年遴选。新增试点县按照有从业资质、有专业化服务能力、有相关服务经验、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良好信用记录等“五有”标准遴选承担粪肥还田和基础性工作的服务主体。
  试点作物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花生、甘蔗和南药等作物。支持对象主要是提供粪污收集处理与粪肥还田服务的企业(不包括养殖企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服务主体以及承担基础性工作的相关单位。畜禽粪污产生量高于县域种植业消纳量的试点县,可在本县种植业满负荷消纳后,选择相邻1-2个县消纳,对畜禽养殖场较为靠近邻近县农田的,也可选择相邻县的镇、村农田对接消纳还田,但均需严把粪肥质量和完善相关台账等监管工作程序。
  各试点县要引导服务主体与种养主体开展多方定价,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立紧密衔接、互利共赢的粪肥还田服务运行模式,构建“政府补一点、养殖主体出一点、种植主体掏一点、服务主体赚一点”的利益机制。
推广轻简高效技术模式
  《方案》指出,要围绕主栽作物、粪肥类型和施用方式集成推广轻简高效粪肥还田主推技术模式,抓住关键农时季节加快粪肥还田进度与试验监测等工作。农村厕所粪污还田利用试点区域因地制宜推广“液体粪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
  同时,充分发挥村集体与合作社的组织推进作用,采取“服务主体+村集体+农户”、“服务主体+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整合服务需求,集中连片推进,有条件的探索整村或整镇粪肥还田。
  本项目奖补内容包括: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粪肥运输施用等重点环节服务和商品有机肥还田,以及农村厕所粪污还田利用试点;有机肥资源及施用调查、田间试验监测、粪肥质量抽检、宣传培训、技术指导、信息化监管和管理验收等基础性工作。
  此外,《方案》强调,项目资金不得用于补助养殖主体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粪肥还田利用机械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应补尽补。
  补助标准方面,《方案》明确,将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粪污和粪肥类型、运输距离、施用方式、还田数量等因素,合理测算粪肥还田各环节服务成本或全环节服务亩均总成本。一是粪肥还田服务。优先选择全环节服务,蔬菜、果树和茶叶等经济作物补助不超过总成本的30%,粮食作物补助不超过总成本的50%。农村厕所粪水收集施用奖补标准由试点县探索,取得经验后,再进一步复制推广。二是商品有机肥还田。优先选用以本地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每吨补助不超过350元,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10%。三是基础性工作。直接补助,费用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