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隐藏款”农产品被放入年货“购物车”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23日版次:05

  山东枣庄山亭区徐庄镇农民在年集上选购春联。 新华社图片

  眼下,欢快的《恭喜发财》歌,又一次在全国各地超市唱响。北京胡同挂上大红灯笼,广东集市摆开“利是糖”,东北铁锅蒸起黏豆包,安徽马头墙下晒着香肠腊肉,云南铺子亮出年宵花……天南海北、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年货,在思念与祝福中流转,年味渐浓、渐厚。
  当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到来之际,中国人开启的年货“买买买”模式,蕴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新故事?
什么年货最好卖?
  记者各地走访发现,由于2025年农历春节比2024年提前12天,加上“超长春节假期”等因素,从2024年10月开始,线上线下多个代表性市场和平台已加入“春节档”大战,数据释放出显著的消费抬升信号。
  食品、黄金、情绪价值是蛇年年货三大关键词——淘宝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张鹏说,年货节就是食品生鲜行业的“双11”。
  坚果、瓜子、糖果等传统年货迎来全年销售高峰。来自抖音电商罗盘策略数据显示,仅2024年12月28日当天,以坚果起家的互联网企业“三只松鼠”在抖音渠道就实现总销售额1.35亿元,刷新平台食饮健康品类专场纪录。类似“战绩”还出现在多个零食、乳制品品牌的春节战报中。
  引人注目的是,各式黄金饰品成为今年春节的一个重要消费爆发点。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10月中旬开始,各大品牌便开始陆续推出蛇元素金饰,“蛇纹”成为潮流纹样,销量持续冲高。精致可爱的足金贴、手机贴是热门单品,跨界IP联名款的搜索量大涨,“黄金+IP”双重吸引力狠狠“拿捏”年轻消费者。
  年货的最“刚需”——年饰,八成来自义乌。根据义乌年画挂历对联行业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商会成员企业的整体销售额达300亿元。仅红包这一项,一家头部企业就能卖掉几亿个。
  记者了解到,遇上蛇年,做年饰的行家普遍会把蛇设计得卡通、可爱,并搭配上其他吉祥物件比如鲤鱼、财神、元宝、铜钱等一起售卖。如果说“福”元素是每年毋庸置疑的榜一,那么,跟“发财”有关的元素就是蛇年商家必争风口。此外,葫芦和红果挂件,是与年画搭配的两大“顶流组合”。
  义乌淘乐熊婚庆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辉说,以前商户购买年饰都是大红大金大紫的,从去年开始流行多巴胺色,强调能吸引年轻人“打卡”“出片”,布置上有“网感”、氛围感。这种趋势带动挂布、地堆、橱窗美陈等新年饰销售火爆。
  “简而言之,大家更舍得为‘好看’花钱了。”王伟忠说。
  王伟忠的观点,在鲜花市场得到印证。“鲜切花价格指数近来呈现上升趋势,与新年的喜庆氛围相契合,卡罗拉、高原红、黑巴克等红色系玫瑰品种迎来热销,高品质货品价格不断冲高。”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师花小骏说,除了冬青、中国腊梅、雪柳等经典品类,今年“年味”造景和酒店婚礼用花需求也大大增加。另外,香薰香水、美妆护肤、服饰饰品、祈福文创等主打情绪价值类消费,销售高峰也纷纷提前。
探寻“宝藏年货”地图
  新年伊始,一张张“宝藏年货”地图成为网络热点,配着“四川啊你瞒得我好苦”“河南老乡你们嘴真严啊”的文案,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些省份地图上,以意想不到的各地“宝藏年货”,画出“年货地图”:四川有阿坝州的大马士革玫瑰、雅安的鱼子酱、内江的无花果、宜宾的鳗鱼等;河南有商丘的钻石、许昌的假发、驻马店的小提琴、信阳的淮南猪……入选的还有黑龙江五常大米、宁夏盐池滩羊等天南海北风味,以及安徽新能源汽车、广东黑科技小家电等。
  鲜为人知的是,不少年货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繁荣,让越来越多“隐藏款”农产品被放入年货“购物车”。
  例如,今年不少家庭的年夜饭菜单上出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新品——鹅肥肝。这种原产于法国的珍馐美味,全球产量的45%来自中国,其中一个主产地就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
  这个养了500多万只鹅的小县城,藏着吃货们口中的“鹅宇宙”。在县里的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鹅制品年货:从玫瑰鹅肝、樱桃鹅肝、红酒金砖鹅肝、鹅肝酱等深加工产品,到鹅翅、鹅腿、鹅肠等新零食,新年前夕订单量都快速增长。
  当下,年货生产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智造”。历史悠久的福建福鼎白茶,因消渴解腻的功效被称为过年“口粮茶”。往年,制茶的第一步——萎凋,因为当地天气多变、日照不足而很难跟上产量。如今,通过智能化的萎凋房,一片片茶叶舒适地“躺”在茶匾中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照料:照明、除湿、排风……茶叶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清晰显示在空气能萎凋机的操作屏上。
  “从靠天吃饭到农产品‘智造’,白茶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销售,稀有的茶贡品已成为百姓的寻常年礼。”福鼎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雅说。
  大到新能源汽车、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小到吹风机、儿童手表、智能语音早教机……在不少年轻人的年货购物清单里,“智造”产品比比皆是。
开启中国人的“情感时间”
  “巍巍太行,滔滔浊漳,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尧王庙会,开街起礼!”随着礼官高声念读《尧王狮舞赋》,喧天锣鼓响起。久负盛名的山西长治尧王文化庙会在2024年年底热闹开市。庙会卖的有猪、牛、羊等牲畜,也有犁耧耙杖、簸箕笤帚、锅碗瓢盆等日用百货。人们一边置办年货,一边观赏舞狮社戏、街边相声、摔碗祈愿、传统杂技等,好不热闹。
  民俗学专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庙会是民间信仰的集会,当它与年的节点重合,“买年货”承载了表达庆祝节日、祭祀先人、寄托亲情等多重意义。
  他解释说,中国人过年讲究新,人人要换新,年礼预示着新年有新起色。过年有“忙年”一说,就是家家要赶大集准备年货,这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特别是“过年”的一种重要习俗。
  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从汉代岁首祭祀的记载,到包罗万象的唐宋年货,再到明清时期为年货开的“集”,千百年来,年的变迁就藏在年货的变迁里,而始终不变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年货是春节生活的必备品,也是春节文化的核心要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年货市场就是美学展示场所,也是各家各户以美的方式采购年货的节日实践。 □据新华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