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强乡村主体,防范规模性返贫致贫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27日
版次:
02
| 2025一号文件系列评 ② |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乡村道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但也必须承认,随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迭代更新,农村的危机与风险也在缓慢累积。由此中央未雨绸缪,一再提出要防范“规模性返贫致贫”。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规模性返贫致贫的主要成因是农民工在城市的“规模性失业”。我国每年有约2.1亿农民常年外出打工赚钱,他们是农民家庭货币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萎缩和转移,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或很难找到工作,只能返乡。这就可能导致农民家庭因为货币收入链的断裂,陷入“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中国目前农村面临的一大风险、一大难题。2.1亿名农民工及其背后的家庭涉及农村人口超过6个亿。保守估计,如果其中有1个亿的农民工失业返乡,但在农村无法重新就业,就会有3个亿的农村人口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依靠政府救济,长期看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农村目前的形势其实非常严峻。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已经无法走通欧美的城市化老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必须在农村实现在地城市化、在地产业化。以在地产业化,实现在地就业、“就近就业”,重新建立起我国农民的货币收入链。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方向,也是中国当下乡村振兴重要的任务。
在地产业化,或“就近就业”,需要在县乡村三级展开。所以,“县域富民产业”,应该包括县城、乡镇、行政村三个区域层级或三个内容。在地产业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工随时可以回家居住。这与过去在外地打工,长年累月不回家完全不一样。即使是在县城打工,农民工回家的路程也大多在摩托车一个小时以内。这对于农民家庭的幸福、农村社会的和谐非常关键。县城与乡镇,是乡村制造业、服务业的中心,也是在地城镇化的主要区域。大多数返乡的农民工会在县镇安家,孩子也会在县镇上学。
因此,县镇,需要做好产业规划和学校、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县镇产业,也需要在国际化、全国化的视野中寻找到区域分工的定位与发展的机会。对此,贵州乡村作出了很好的示范。贵州榕江县的“村超”、台江县的“村BA”,最近几年成功地利用足球、篮球的热点效应,将体育做成了庞大的服务产业,影响扩散到全世界。餐饮、民宿、交通等的蓬勃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创造了机会,从而在贵州偏远的乡村成功规避了“规模性返贫致贫”。贵州体育产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经验是“县乡村联动”,而不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县城,主要负责全县统筹和体育品牌的营建;乡镇,负责做好交通、住宿等衍生性服务业;行政村,负责组织农民参与、接待、运营。由此形成了乡村服务产业的县乡村系统和良性循环。乡村振兴的成就非常可观。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县乡是主导,行政村是基础。
行政村是开发农村资源最前沿的阵地。我国的行政村往往有比较完整的耕地、山地、水面等农业资源。行政村的村“两委”也最知悉农村资源的全部信息。包括村庄人口、耕地、林地、水面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还有村庄习俗、文化等信息。行政村村“两委”这种信息掌控者的地位与优势无法替代。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乡村产业,都必须以行政村为发展的基本单位,才可以激发乡村的整体优势、系统优势。县乡两级政府由于具体信息缺失,不能越俎代庖、随意发号施令。耕地可以发展种植业,林地可以发展林下产业,水面可以发展渔业,所有的农业资源还可以利用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业。但具体怎样安排,都需要村“两委”、村集体才能判断决定。村庄内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只有在这一“因地制宜”的平台上展开,才具有效率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就需要充分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好新型集体经济”的一号文件的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新型集体经济的特征与过去的人民公社显著不同,它是一种非常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混合经济形式。村集体组织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平台服务、资金入股等方式,不断引导、壮大乡村产业和村级财政。从而逐渐实现真正的乡村“自治”,摆脱对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的依赖。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相当发达,应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为乡村振兴开辟新的成功之路。
新型集体经济,由于能够激发农村资源的整体性和承包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新型集体经济是不能“破产”的“特别法人”,其实也不可能破产。对此应该抱有足够的信心。其原因首先是新型集体经济紧紧依靠农村整体性的土地资源、农业资源。资源的“租金”可以波动,甚至可以为零,但不可能为负。其次,新型集体经济的投资参股,是以本村的农业、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实体经济为主,规避掉了高杠杆、高风险的资本游戏。第三,为了应对市场风险,村集体还可以建立风险平抑资金,保障集体资产的稳定、安全。
依靠这三个原则,新型集体经济的“经营性风险和债务”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全面避免。这就可以从根子上阻断农村“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可能性。
(作者:胡靖,系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应注重系统集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应注重系统集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