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坚持做破除遗风陋俗、践行文明乡风的排头兵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01日
版次:
02
| 2025一号文件系列评 ⑤ |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出炉,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综合整治,要重点解决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作为一个在广东待了20年的新广东人,笔者在一些事情的认知方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的老家位于HB与JX两省的交界处,打记事起,笔者亲历与耳濡目染的事包括但不限于:从大年初二到初十,笔者与笔者的弟弟基本上每天都要同时出动,去不同的人家吃席、送礼,今天参加东家孙女办一岁生日宴,明天参加西家爷爷办七十岁寿宴,后天参加南家女婿第一次上门订亲宴,其中90%以上的老人办寿宴,并非当天真的是他或她的寿辰当日,而是提前到春节期间操办,人所共知的理由是春节期间人多、热闹。至于礼金,随着农村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相互较劲地恶意攀比,脱离实际地铺张浪费,打肿脸充胖子,这是笔者对家乡春节习俗的刻板印象,且这种刻板印象多年未变,或变化很小。
踏入南粤大地,笔者的体验与体会立马是另外一番滋味。去单位上班第一天,笔者斩获了一大扎开门利是,晚上回家一一拆开,合计185块;同事结婚,笔者和其他同事一样,奉上礼金200块,有时候甚至只给100块,我们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对方也毫不介意。在这里,你人到了就好,你去了,就是给主人面子,人家压根就不在乎礼金。
笔者的亲历绝非个案,文明乡风在南粤大地举目皆是。在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华桥村,该村上一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红白理事会制度,明确规定了婚丧秩序、席面规模、饭菜标准、随礼数量等内容,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广泛赞许。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是重点。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卧石村的永怀堂,是近年来完成升级改造的公益性骨灰堂。永怀堂建造至今已有20余年,场地和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村民的殡葬需求。该村经筹集资金,完成了骨灰堂的升级改造。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将阶梯式改造为立柜式,骨灰盒的可存放数量从原有的450个增加到1700个。
广东在移风易俗方面整体表现更好,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普遍发达,广东人民普遍务实,更接地气,不虚伪,不虚荣,相对于好看的“面子”,他们更讲究和追求踏实与舒心的“里子”,过日子是自己过的,而不是过给别人看,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或别人的评价里。
以时代新风淳化文明乡风,南粤大地大力倡导“重意不重礼”“讲心不讲金”的优良传统,蛇年春节期间推动小额红包、等习俗融入各类春节主题文化活动,广东“过年红包图个好意头,拒绝比阔”等风靡全国,“讲心不讲金”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方面,广东正在成为全国践行文明乡风的排头兵。
(作者:姚华松,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上一篇:
以“海陆联动”践行大食物观,广东大有可为
下一篇:
乡村绿化要防止“千村一面”
上一篇:
以“海陆联动”践行大食物观,广东大有可为
下一篇:
乡村绿化要防止“千村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