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高中周末双休,让教育回归初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04日
版次:
02
近期,全国多地逐步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二年级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江苏扬州、南通等地高一、二双休,高三调整为单休;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中下发周末放假通知,其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行周末双休制。
这股普通高中双休“风潮”席卷各地,很快也吹到了广东。近日,在东莞市阳光热线问政平台,有网友咨询高中双休何时落地,东莞市教育局回复:我局要求高中学校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放假,学生周末以自愿为原则留校自习。
面对高中双休制度的推进,有人拍手称快,认为这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一步;也有人忧心忡忡,生怕这会让孩子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步履维艰。家长们的焦虑如同潮水般汹涌,他们担心双休会让孩子失去宝贵的复习时间,让升学之路变得更加崎岖。然而,这种焦虑背后,实则是对教育功利化的盲目追求,是对“分数至上”观念的根深蒂固。
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一群只会答题的机器,还是为了塑造能够创造未来、拥有完整人格的个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陷入了“时间堆砌论”的泥潭,认为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就能换取理想的分数。然而,神经科学的研究早已揭示,过度学习只会让大脑疲惫不堪,记忆效率大打折扣。这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高中双休制度的推行,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双休不但意味着学生可以多休息一天,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安排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在北京某高中,双休后开展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深入社区进行实践调查。这种深度学习的方式,远比课堂灌输的知识更为生动、有用。而在杭州某中学,双休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艺术创作类社团人数也激增。这无疑证明了,双休制度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完整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双休制度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学校背负着升学的压力,家长对分数的崇拜难以割舍,社会对教育的工具化思维依然根深蒂固。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趁机推出“周末特训营”,试图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牟取利益。这种“教育内卷”的现象,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加剧了社会的焦虑和不安。
要坚守双休制度,就需要系统性的创新。上海某校推出的“智慧课堂”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AI精准分析学情,将必学内容高效完成于周内,周末则开设跨学科工作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同时,重构评价体系也势在必行。浙江新高考方案将综合素质评价权重提升至30%,这无疑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有力挑战。
高中双休制度的推行,是一场关乎教育未来的战役。但不管怎么说,启迪心智、润泽生命始终是教育的本质,所有围绕高考的改革都应该以此为基础。
(作者:黄鹏飞,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盗版电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盗版电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