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饲料鳜产业三大难题怎么解?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13日版次: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思敏

  在我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鳜鱼产业作为特色水产的核心支柱,正面临三个“不可回避”的产业难题:病害防控体系脆弱性凸显、全产业链协同效率低下、传统养殖模式不可持续性加剧。是继续在传统路径上裹足不前,还是以创新驱动重塑产业格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则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信息无疑在释放同一个信号:“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破局:重塑上游价值体系
  当前,广东以全国30%鳜鱼养殖、90%以上饲料鳜养殖、80%苗种供应,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鳜鱼产业“领头羊”。
  2023年鳜鱼塘头迎来超65元/斤高价,引起投资热潮,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病害高发、饲料产品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导致大量失败案例。在业界共同努力下,2024年,在广东三水、清远等主养区,饲料鳜养殖成功率已接近五成。饲料市场整体规模接近翻倍增长,已达7-8万吨规模。
  可以预见,2025年,饲料鳜将持续提高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在消费市场上占据更大优势。尤其在广东等优势产区,饲料鳜加快发展势必重塑上游价值体系,成为鳜鱼产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破局关键。
聚力:打通全产业链梗阻
  当前,鳜鱼全产业链条存在“断层现象”:上游种业研发不足,良种普及率低,产能供应不足;中游养殖环节以分散经营为主,病害等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下游加工端产品单一,市场受众偏少。
  产业突围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需要生态系统的重构。当前,广东与安徽的跨区域协作已初现成效:广东为全国输送95%的优质苗种,而安徽徽州臭鳜鱼加工原材料则有超过60%来源广东。两个产销大省“强强联手”,一体化模式赋能全产业链延链增效。
  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共生”,鳜鱼产业亟需一个兼具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平台,为全行业提供资源整合的契机。农财宝典·水产有种深耕水产行业多年,联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共同搭建高端对话平台,邀请院士专家团现场把脉,龙头企业讲解养殖技术,采购商及加工企业面对面洽谈合作意向,链接近千家上下游企业,以独特的趋势预判力、资源枢纽力和行业推动力,推动鳜鱼产业健康发展。
提质: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绿色养殖与健康饮食双重驱动下,鳜鱼产业提质升级已非“可选项”,而是“生存线”。一面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趋严格,另一面是消费者对优质食品的不断追求,加快转型升级,适应新形势下各项要求,是鳜鱼产业的迫切需求。
  鳜鱼论坛集结了从育种、病害防控、饲料鳜苗驯化、工厂化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条的技术核心人员和关键企业,破解鳜鱼产业种质与养殖的双重桎梏,以最全产业链资源激活行业生态,以最新发展趋势解读产业发展潜力,让“产业提质升级”具象化,为上下游从业者布局2025年鳜鱼产业提供参考借鉴。
  当前,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已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绿色养殖、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在此背景下,以“提质增效 鳜在突破”为活动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鳜鱼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饲料鳜品牌大会将在佛山三水举办。3月27日,来广东三水找答案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