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它山堰:宁波的“生命之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13日版次:12

  静卧于绿水青山中的它山堰。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它山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水利工程,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见证着中国古代水利科技的辉煌成就。
  它山堰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年),由时任鄮县县令的王元暐主持修建。当时,鄞江地区饱受咸潮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王元暐实地考察后,决定在它山与庙山之间的江面上筑堰拦水。工程历时三年,动用民夫数千,终于建成了这座长134.7米、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的拦河溢流坝。挡咸潮、蓄溪水、引水灌溉,是王元暐对这座堰的“功能性定位”。
  它山堰堰体采用木石结构,用数千根梅木打桩为基础,再用条石砌筑堰身。堰体设计独具匠心,采用“堰身微拱”的特殊结构,既增强了抗洪能力,又便于排沙。堰体下部设有36级石阶,既可调节水位,又便于船只通行。这些精妙的设计,使得它山堰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
  1967年,宁波大旱,它山堰工程阻挡了倒灌的海水;2009年“莫拉克”台风来势汹汹,四明山来水从这里顺利排出,保住了鄞西农田……正因如此,有人将它山堰称之为宁波的“生命之堰”。
  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既能抗旱泄洪,又能调节进入南塘河的水流量,还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2015年10月14日,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它山堰堰址所在地鄞江镇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都要举行它山庙会,祭祀王元暐及为修堰做出过贡献的人士,并兼带演戏、曲艺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展示买卖,成为当地有影响的民俗节日。
□钟鸣

上一篇:世说新语

下一篇:| 笑林广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