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重塑乡村校园餐生态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15日
版次:
02
| 推荐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这一要求为乡村校园餐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近期,重庆市教委推行的“不营利、不托管、不承包”的校园餐“三不”新政,备受社会关注。
“三不”新政的核心内容为“不营利、不托管、不承包”。“不营利”原则促使食堂回归服务学生的本质,与中央一号文件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的要求高度契合,严格遵循农村学生营养餐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全部用于食材采购以保障学生营养摄入的准则,并确保学生缴纳的餐费每一分都用在提升膳食质量上。“不托管、不承包”使得学校能够直接管理食堂,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饭菜供应,实现全过程严格把控,全方位保障饮食安全和质量。
新政在实施过程中,配套“三同三公开”制度。“三同”即食材同质、菜品同价、师生同餐,保障师生饮食平等,同时让教职工参与到监督环节,形成内部监督合力;“三公开”指公开采购、公开带量食谱、公开加工过程,将食堂运营的关键环节置于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弥补乡村地区监管力量的不足,确保食品安全与资金使用透明化,这与农村学生营养餐实施中要求的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落实陪餐制度、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等要求高度契合,也是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践行。
“三不”新政实施好处众多。在资金使用上,“不营利”原则让更多资金用于购置新鲜、优质食材,科学搭配营养均衡的菜品,满足乡村孩子成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保障农村学生营养餐资金的高效利用。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不托管、不承包”切断了利益输送链条,让学生彻底远离劣质食材威胁;“三同三公开”制度增强了食堂运营透明度,进一步夯实乡村校园餐食品安全与资金规范使用的根基。
从学生角度看,新政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安全、营养的就餐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从教育层面出发,新政强化了学校在校园餐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凸显教育的公益性;从社会层面而言,新政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彰显政府对乡村教育和孩子健康的深切关怀,提升了社会对乡村教育的信心,推动农村学生营养餐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当然,要彻底解决乡村校园餐问题,构建长效机制,“三不”新政只是破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从立法、监督、处罚多维度发力:立法上,尽快出台《校园营养餐法》,明确食材标准、建立营养师准入制度,将食堂管理纳入教育督导“一票否决”指标;监督上,构建专业、社会、技术多元监督体系;处罚上,对违规行为实施最严厉的顶格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的目标,让乡村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邓俐
上一篇:
新农人呈现 “万象耕新”好风貌
下一篇:
(紧接第一版)银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
上一篇:
新农人呈现 “万象耕新”好风貌
下一篇:
(紧接第一版)银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