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村婚恋困境需要系统性破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18日版次:02
| 兴农评 |
  促成一对新人奖励1000元,然而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一年,“获奖者”却寥寥无几。近日,广东“红娘奖”发奖困难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与多地因“天价彩礼”掀起的舆论风暴不同,在彩礼负担相对较轻的岭南乡村,阻挡广东乡村青年步入婚姻殿堂的,是更为现实的结构性矛盾。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反映出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在乡村地区尤为突出。相较而言,在城市中,人口性别比差距显著缩小,甚至有11个省份的城市人口性别比小于100,即女性多于男性。
  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人口结构先天失衡;另一方面,受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农村经济活力欠缺、公共服务滞后,女性就业机会匮乏,农村女性青年更倾向于向城市流动,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现代生活方式。这种人口流动的单向性,使得“城市剩女”与“农村剩男”现象愈发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结构性性别失衡,让农村婚恋困境雪上加霜。
  传统相亲模式受限于物理空间,使得城市与农村的单身男女几乎没有偶遇相识的机会。而互联网搭建起的“虚拟鹊桥”,却为城乡互动创造了全新可能。如新闻中提到的“河头琼姑”红娘直播,男女双方通过视频聊天“相亲”,觉得合适了再约线下见面,让农村男性有机会展示其经济实力与思想兴趣,城市女性也得以看见乡村日新月异的真实面貌。虽然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甚至步入婚姻殿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种借助技术赋能的“云相亲”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此外,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便实现了“应婚尽婚”的理想状态,仍有不少农村男性注定难以步入婚姻。如何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就需要政府机关提前谋划、未雨绸缪。
  这场看似简单的“催婚实验”,折射出农村婚恋问题的复杂性,其背后是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代际价值观冲突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真正的解决方案或许需要跳出“婚恋问题”本身,从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等层面入手,让农村青年既能获得与城市相当的发展机会,又能保有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唯有如此,婚恋困境才能从“社会问题”回归为“人生选择”,而非结构性矛盾的牺牲品。
  (作者:方壮玮,评论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