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跨越千余年,“长安的荔枝”也是“高州的荔枝”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20日
版次:
02
| 快评 |
眼下荔枝花开,正是做好荔枝定制工作的重要节点。3月17日,2025茂名荔枝“12221”市场营销暨高州荔枝赏花叹蜜游春活动在高州根子镇贡园广场举办。其间将通过开展唐风赏花、十里花廊巡游、唱响粤剧荔枝花大戏、推出春日荔枝市集、开展亲子定向越野等活动,邀请海内外采购商来高州考察洽谈,为荔乡游客奉上体验盛唐春日的奇妙体验。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并非近段时间以来茂名高州着眼荔枝预订所做的唯一努力:前不久,整合茂名高州市优质农文旅资源的“2025高州荔枝定制”平台正式上线,根子贡园、根子镇、平山镇、分界镇等10个荔枝产区分别推出荔枝差异化定制服务。截至3月4日,仅根子镇已定制荔枝树153棵,签出23万元认养定制合约。
今年是高州开展荔枝定制活动的第六年,经过五年沉淀,在这个中国荔乡、全国荔枝产量第一大县,荔枝预订已经成为当地销售荔枝的重要渠道。而推出认养一棵果树即可获得对应专属旅游权益,从鲜果预售到沉浸式唐风体验等做法,则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农业产销边界:消费者支付的不再是单纯农产品价格,而是在为“春赏荔花、夏啖红果”的田园叙事买单,为“贵妃荔枝出高州”的历史想象付费。
近年来,改编自马伯庸所著小说《长安的荔枝》火遍全网,其同题电影、电视剧也将在今年先后上映。从杨贵妃的荔枝佳话,到高力士的故里传说,高州没有让文化遗产沉睡在典籍中,而是借唐风赏花、古园巡游、粤剧唱词,让千年故事在荔花烂漫处复活。当游客身着汉服穿行贡园,当定制合约附赠文化导览,荔枝便从舌尖的甜蜜升华为可感知的精神符号。这种文化赋能的深层意义,在于建立起城乡之间的“意义共同体”——城市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树的果实,也是一个地域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记忆。
从更宏阔的视野观察,这场“定制实验”某种意义上是对乡村振兴生态的重构。政府搭建“12221”市场体系,强村公司运营产销平台,互联网协会打通线上渠道,农户从个体生产者转变为产业链上的价值共享者。一纸定制合约背后,是鲜果销售、文创开发、酒店住宿、文旅服务的多业态共振。当符合条件的定制用户坐上专车开启“荔乡一日游”时,带动的不仅是果园收入,更是整条乡村价值链的流动。这种以特色产业为支点、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模式,或许比单纯追求规模化生产更具可持续性。
当农业遇见文化,当生产连接体验,当传统碰撞创新,沉睡的资源可以焕发出怎样的新生?高州市推出唐风赏花游,跨越千年,把长安的荔枝与高州的荔枝连接在一起,无疑可以视为一个观察的样本,一个管窥中国乡村动人生命力的微观切片。 (作者:胡一刀,时评人)
上一篇:
“消费维权”
下一篇:
把过紧日子的 要求落到实处
上一篇:
“消费维权”
下一篇:
把过紧日子的 要求落到实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