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人肉开盒”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27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一言不合就“开盒”、意见不同就“人肉”、口角冲突就“挂你”……近年来,网络“人肉开盒”事件时有发生。(3月26日新华社)
  @龙春晖:从线上的口诛笔伐延伸到线下的威胁骚扰,“人肉开盒”行为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还给网络生态、社会秩序等带来极坏的影响,加强治理“迫在眉睫”。
  治理“人肉开盒”,需要多管齐下,既要技术加持,更要法治亮剑。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治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斩断个人信息贩卖的黑灰产业链。另一方面,有必要提高技术手段对“开盒”者进行追踪、识别,不能让其逍遥法外。
  从技术层面,我们可以阻断和找到“开盒”的源头,但如何治理,严惩“开盒”行为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多“开盒”者以为躲在键盘背后,就可以为所欲为,逃脱法律的制裁,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互联网不是法外空间,“人肉开盒”也不是简单的网络骂战,已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必须从严处置,尤其是那些组织者和“屡犯”者,如此才能警告那些键盘背后蠢蠢欲动的“黑手”。
  @周也琪:区别于其他种类的信息泄露,对于主要由未成年人参与的“网络厕所”“人肉开盒”现象,有关方还需要深挖根本性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在一个以原生家庭伤痛为讨论主题的“网络厕所”中,组员们会相互排解焦虑和愤懑,也会对网上一个陌生人群起而攻之,只因这位陌生人的一次日常分享无意戳中了某个组员的痛点。
  所以,需要反思的是,类似的年轻人为何会戾气这么重?为何要将自己的不如意,转化为对无辜的人的攻击?答案或许很宽泛,也很难彻底解决问题,但是,除了未成年人自己需要反思以外,家长、学校和社会也都需要真正重视起来。因为,即便“人肉开盒”能够消除,但如果网络上的戾气不除,它也只是会换个“出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