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骨密度低 吃钙片有用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01日版次:06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核心指标,其下降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特征。许多人误以为单纯补钙就能强健骨骼,但实际效果往往有限——钙是骨骼的基础原料,但若缺乏维生素D的辅助吸收,或没有运动刺激骨形成,补充的钙质难以真正“沉淀”到骨骼中。
  想有效提升骨密度,需从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营养补充要“精准搭配”: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1200毫克,优先通过奶制品、豆类、深色蔬菜等高钙食物摄取,不足部分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维生素D则可通过每日20分钟日照或食用蛋黄、鱼类等获取,促进钙的肠道吸收。需特别注意,高盐饮食会加速钙流失,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咖啡因摄入量(如咖啡)也不宜超过3杯。
  其次,运动是骨骼的“天然强化剂”。规律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能通过身体重力刺激骨形成;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以减轻骨骼负担;而瑜伽、太极等平衡训练,则能降低跌倒风险。建议每周累计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不动。
  最后,精准诊断与规范治疗不可或缺。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骨密度检测“金标准”,若检测值(T值)≤-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治疗需分型施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并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需优先控制甲亢、糖尿病等原发病,或调整激素用药。
  专家强调,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40岁后应每2-3年检测骨密度,早期干预可降低30%-50%的骨折风险。通过药物、营养、运动“三管齐下”,即使步入老年,也能让骨骼保持足够韧性,守护行动自由与生活品质。         □孙浩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