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省际突围”
“阳江海鲜进成都”背后的现代化产业逻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01日
版次:
10
种类繁多的阳江特产和美食,在天府之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岁寒
一场以农产品为媒介的活动,让千万四川人民聚焦南海之滨——广东阳江。4月30日,阳江农业品牌产品推介活动在成都举办。种类繁多的阳江特产和美食,在天府之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缘起阳江,落地巴蜀。此次入川之旅,不仅是阳江优质农业品牌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阳江加快融入更大市场,促进农产品跨地域产销对接,面向全国打造农业产业链的绝佳时机。
多个优质农产品亮相蓉城
位于珠三角与粤西衔接处的阳江,依山傍海,气候温暖,拥有无与伦比的农业资源禀赋。近年来,阳江聚焦聚焦“蓝色”“绿色”多项优势,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在全市7966.8平方公里土地、1.23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培育出多个极具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
在深蓝碧波上,阳江建成大镬岛、双山岛和青洲岛三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创建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产自阳江的程村蚝、对虾、海水鱼、青蟹等海产品远近闻名。
在阳江大镬岛海域,一个个深水网箱分布在湛蓝的海面上。到目前,阳江共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达到866口,年产量超4万吨、产值超12亿元,深水网箱个数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二。
从南海之滨到川中平原,跨越千里,鲜美淳朴的阳江农产品,让广大成都市民领略到来自岭南大地的独特魅力。依次为契机,新市场、新价值将不断涌现,为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增添强劲动力。
“土特产”转身“抢手货”
“没想到马蹄能长的跟珍珠一样,做成椰奶燕窝露太好吃了,嫩滑爽脆。”“这个罗非鱼的肉质竟然是脆的,用来打火锅简直是绝配。”在品尝阳江特产之后,不少成都市民赞不绝口。
在他们看来,阳江的豆豉、海鲜、荔枝久负盛名,除此外的各种“小众”名优产品,完全具备成为“网红”的潜质。
近年来,阳江大力打造“漠阳味道”和“阳江海鲜”农业品牌,引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有有1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省级、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类品牌127个,其中全国、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49个。
在此次成都之旅,阳江豆豉、阳春春砂仁、阳西程村蚝、大八益智等国家地标产品登场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阳江不仅在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产地形象上取得成效,还集中精力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海陵岛-阳西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试点,阳春市鳜鱼产业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生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沙扒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典型案例。
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完善,阳江农产品具备了融入全国大市场的底气。特别是近几年,农产品加工技术飞速发展,物流网络迅速延伸,来自阳江的“土特产”变身各种精美的预制菜、即食品,频频现身网络平台,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成为名副其实的“抢手货”。
山海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出重要部署。今年4月,广东启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阳江金鲳鱼、对虾、夏威夷果等13项产业入选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在阳江农业品牌产品推介活动期间,阳江农业企业组团调研成都农批市场、农业龙头企业、物流与商贸平台、商会组织等多家单位。双方围绕产业现状、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以成都为地点,阳江农产品自此打开了通往西南地区的大门。
此次阳江农产品入川,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实践。阳江农产品进入成都,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的食品需求。
同时,在市场的有力牵引下,也促使企业着力提升产品价值,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开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阳江与成都,跨越山海,因“味”结下深厚情谊。当南海的鲜香与川蜀的麻辣相遇,两地正以产业链协同为纽带,在资源互补中开拓市场新蓝海。这场跨越千里的省际协作,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更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浪潮中,树立起沿海与内陆携手共进的典范,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园区入驻率100% 最高棚产达4600斤
上一篇:
下一篇:
园区入驻率100% 最高棚产达4600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