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西“铁娘子”姐妹布局“订单式养虾”

园区入驻率100% 最高棚产达4600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01日版次:10
  “1600张棚,多数棚产超2000斤。”这是2024年合浦县九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星水产”)冬造小棚虾的靓丽成绩。如今,九星水产入驻率100%,今明两年或将扩张1500张小棚。
  令人佩服的是,九星水产作为行业的“样板工程”,其管理者是一对“铁娘子”姐妹。近日,记者团前往九星水产,向其董事长王仙娥探寻其经营之道。
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
  南农:请简单介绍一下九星水产的规模及现况。
  王仙娥:2022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我们来到广西开发园区。目前,九星水产园区总占地面积达2.1万亩,在养小棚1600张,年对虾产量达2400吨,年产值约1.2亿元。本次冬造虾中,园区养殖水平普遍为2000斤/棚以上。最高棚产达到4600斤,规格为16-17头。
  在园区规划与建造中,我们高度注重两点:其一,对水质要求极高,园区水质富含钾、钙、镁等元素,为对虾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单个小棚建设成本达5万元,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完善,交通便利,业内少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公司+养殖户+脱贫户”的联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池塘标准化改造,不仅保障了园区的可持续运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南农:近两年,虾价动荡,养殖趋于薄利化,作为园区老板,请问您怎么看待行业未来?
  王仙娥:九星水产是广西第一批小棚园区,2022年,行情巅峰期,园区曾以30头规格42元/斤的超高价格出虾。如今,市场供求失衡,养殖利润收缩。作为园区负责人,我深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深知养殖户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为了与他们共渡难关,我曾以出厂价将部分产品出售给他们,部分小棚半价出租。
  我认为小棚虾养殖仍具发展潜力。目前虾价下,养殖顺利仍有利润。对普通农民而言,想一年挣几十万并不容易,而小棚虾养殖为许多人开辟了致富新路。通常一对夫妻投入约100万元养一组小棚,养殖顺利就能年赚100万元。此外,养殖户聘请的工人月收入有5000-6000元,带动了当地就业。
  为保障养殖户稳定收益,九星水产在政府牵线下,正与当地一家冷链公司洽谈“订单式养虾”项目。项目收购规格为35-80头/斤虾,主要面向火锅、烧烤等消费场景。对方承诺,收购九星水产的虾时,每斤价格比市场价高1元。”
计划再扩张1500张小棚
  南农:作为广西的“明星”小棚园区,能谈谈您的管理之道吗?
  王仙娥: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小棚园区,确实并非易事。我较为看中这些方面:
  时刻学习。在开发小棚园区之前,我们从事服装生意已有40余年,对水产养殖完全陌生。入行后,我深感技术是立足之本,因此,我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以及向园区的技术师傅请教,努力学习养虾技术。园区内有200张小棚是自养的,如今,我也能算是半个师傅了。
  充足的资金支持。做生意需要有计划,要为应对各种难题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连这种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就千万不要盲目扩张。我一直注重资金管理和信用维护,从未因经济纠纷而被告上法庭,资金流始终保持充足,信用也一直良好。
  完善的园区服务。我们与饲料企业保持友好合作,饲料企业会派驻技术员。一旦养殖户遇到问题,我们会及时安排技术员前往处理,确保养殖户的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严控入园门槛。一方面,多数是老手,原在江苏从事养殖。少数是新手,但技术稳定,其中不乏一些专业出身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养殖户大多数是老乡或朋友,大家有着长期建立起来的深厚信任关系。如今小棚入驻率达到100%。
  南农:请问九星水产是否有扩张计划?
  王仙娥:计划在今明两年再扩张1500张小棚,但会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决策。
□林琳 莫景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