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发疯文学:逻辑混乱 情绪饱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08日版次:12
| 民间语文 |
  “发疯文学”,是网上流传的一种宣泄情绪的表达风格。通常是给对方发一大段逻辑混乱但是情绪饱满的句子,用发疯一样的说话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你强烈的情绪。
  你们是否看过琼瑶剧?琼瑶笔下情绪敏感的主角在遇到情感问题时常常歇斯底里地质问,毫无形象地哭嚎。一位网友在协商退款一直得不到回复后,模仿琼瑶剧的语调,给客服发了一大段发疯般的文字:“谁在乎啊笑死当初说这句话的我现在半夜睡不着想到你不退款处理在乎得要命起来嚎……我心里的怨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好狠的心呐好狠的心呐!”网友发完这段话后,客服立马办理了退款服务,后来这位网友把聊天记录分享到社交平台,立即引起了一系列模仿热潮,“发疯文学”由此走红网络,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一篇合格的“发疯文学”,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就是字数一定要多,从篇幅上就给对方极大的冲击力。在短语句使用较多的网络时代,长文段的表达方式震慑力尤为强大。其次要忽略逻辑,混乱的逻辑让对方无法对其进行理性反击。再次要长短句混用,忽略语法,多用质问句,在气势上要显得咄咄逼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情绪饱满,语法逻辑不重要,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发疯抓狂的情绪状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发疯文学”的特点就是:逻辑破碎,但是情绪饱满。
  “发疯文学”在不同场景都有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其他表达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种是争论场景,由“发疯文学”最早的和客服交流的方式发展而来,在催发货、退款、换货等场景中屡战屡胜,比如在多次催发货却没有结果时,可以使用“发疯文学”对客服发起“灵魂攻击”:“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个可笑的热场笑料,现实生活不顺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网上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我想为自己发声,我向冷酷的夜冰冷的墙发誓,我要加入那里,但我不行,我的上帝,我就是玉米南瓜浓汤里一粒飘摇居无定所的南瓜籽。”在争论场景下,“发疯文学”借助冲击力更强的措辞,提出自己的要求,向对方表达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的痛苦情绪,用更加诙谐有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含蓄又带有杀伤力,在维护权益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戾气与冲突。
  第二种是发泄场景,适用范围更加扩大,没有争论,仅仅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既然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为什么超人就打不过阿童木呢?明明加入蒜末之后西红柿炒鸡蛋会更好吃,你总不能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域特性比可乐好喝吧?”在这种场景下,对方并不会因为混乱的语句而怀疑你的精神状态,反而会更加理解你当下的情绪,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消解双方的情感距离,强化文字的情绪感染力。
  每一个网络热梗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在支撑。年轻人集体陷入“发疯文学”的浪潮中,其实也是当下大多数人对于“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情绪宣泄。毕竟大家要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压力,总会有些个“破防”的瞬间。偶尔的“发疯”,能让大家畅快地发泄不满、压抑等负面情绪,从烦躁状态中短暂脱身。然而年轻人有时虽难免“发疯”,但也要注意次数,大多数时候理性沟通才是交流的有效方法。
   □陈慧娟

上一篇:何来“敷洐”的领导

下一篇:序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