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黑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2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原本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工程师,竟干起黑客的勾当,利用木马病毒“黑”掉企业网络系统,索要数字加密货币作“赎金”……近日,浙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特殊的敲诈勒索案件,四名被告分别以犯敲诈勒索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月19日新华社)
  @吴帅帅:面对网络勒索,企业除了事发后要及时固定证据报警,平时要定期做好“冷备份”,即平均每7天对所有服务器数据做一次线下备份。一旦发生勒索攻击,至少可以将系统恢复到7天以内的数据,不至于陷入完全瘫痪;此外还可以选用“专用设备+安全保险”服务模式,部署一套防勒索检测设备的同时,加入一份安全保险,对因为黑客勒索造成的损失获得有效赔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货币等的运用,让传统犯罪“花样翻新”,但调查取证手段在不断更新,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建起愈加牢固的网络安全“篱笆”。同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安防措施,一旦遭遇网络敲诈勒索,及时固证维权。
  @马树娟:打击网络黑客犯罪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攻防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黑客犯罪的手段也在持续翻新,其隐蔽性、复杂性与危害性日益增强。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不给黑客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安机关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侦查能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打击网络黑客犯罪的合力。唯有如此,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主动,让网络黑客犯罪无所遁形,让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易千:网络黑客这种“知彼而攻彼”的手法,更具破坏力与欺骗性,也暴露出技术伦理与法律监管之间的缝隙。
  人工智能和虚拟货币本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却被不法分子用于逃避追踪、实施犯罪,让传统执法面临新挑战。然而,再高明的技术伪装也逃不过法治的天网。此案最终得以侦破并依法宣判,彰显了司法的力量与科技治理的决心。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网络安全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定期备份、部署专防设备、购买安全保险,缺一不可。唯有扎紧篱笆,方能抵御豺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