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网贷”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7月15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7月11日新华社)
  @赵志疆:根据规定,在申请网贷的过程中,放贷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对借贷产品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在正规贷款机构,利率通常会在显眼位置标明,并为客户自动计算总利息,方便比较。现实中,贷款利率不透明正是“套路贷”的一个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等行为,都是“套路贷”的常用套路。对此,不仅需要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擦亮眼睛,更需要相关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贷款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公众的燃眉之急,不能成为某些人趁火打劫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的幌子。面对花样翻新的“套路贷”,相关部门有必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处罚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利益。
  @萧翁:从社会层面来看,网贷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大量的逾期还款和坏账,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些不法网贷平台更是通过欺诈、暴力催收等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受到极大的挑战。
  网贷之祸,犹如一场无声的灾难,蔓延在我们的国家。它侵蚀着国家的经济基础,败坏着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贷的危害,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整治。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网贷平台,规范网贷市场秩序。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提高警惕,远离网贷陷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胡布:网贷平台的创新速度远快于监管制度的完善。尽管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非法网贷的打击力度,但一些新型骗术和规避法律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法律空白使得消费者难以有效维权,而平台的不透明性加剧了这一困境。
  在面对网贷业务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为短期利益所惑;金融机构要以合规为底线,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监管部门则需加强对行业的治理,营造安全、公平的金融环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网贷从“鸦片”变成真正造福社会的金融工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