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观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民主走入村民生活
在南农实验的影响下,广育村完善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制度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王宏旺

  广育村妇女对村务越来越关心促进了村务公开。

■南农实验系列报道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宏旺

  烤烟早已收完,水稻将熟未熟,10月的广育村,显得安静而空疏。微风从不远处的青山吹来,拂动着青黄交驳的稻叶,将夹杂着一丝烤烟味的稻香播散在广育村。
  此时此刻,有一种观念,也正如稻香一般,在广育村村民的意识中浸淫弥漫。上至村干部,下到普通村民,村民们总会冷不丁地从言语中冒出这两个字:民主。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远离县城10公里的村庄,这种情形着实让人吃惊。
村民监督落到了实处
  2008年8月初,南农实验课题组成员与蕉岭县纪委会面。蕉岭县纪委其时正在三圳镇的芳心村推行干群对话会、监事会制度,并尝试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召集组;南农实验则在广育村为曾坑公路的修建、民主议事制度的建立而忙碌。双方惊奇地发现,各自所做的事情有极强的共性。对于这种情形,蕉岭县纪委书记卢尧生笑称是:“两个做同一事业的朋友终于碰头了!”
  不过,碰头归碰头,对于借鉴芳心村的监事会制度,广育村村委主任黄坤荣心里还是有抵触。2008年11月26日,跟随南农实验课题组去考察了一番芳心村之后,在回村的路上,黄坤荣跟一位村委会干部说,“芳心村的做法,要不得,这不等于把村委会的权力限制了么?”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黄坤荣不得不转变态度。村里铁矿泥场的承包,以前是由村干部和小组组长商量后直接与承包老板签订合同,但这种做法越来越引发村民的不满。当时铁矿泥场的承包协议是2007年冬季由上任村委会主任和承包方签订的。村民的怒火发到新任村委会,这让黄坤荣感觉非常冤枉。
  又如,广福镇与广育村协商建垃圾场的事情,也在村内闹得沸沸扬扬。镇政府建垃圾场之后,这片地皮就被征收,款项补给了镇政府。村民认为,款项应该归广育村。由于得不到满意答复,许多村民甚至上访。
  在这种情况下,公开信息,让村民监督,打消村民对村委会的怀疑,成了新一届村委会的必须选择。
  2009年7月24日,成立自来水理事会的同一天,广育村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广育村村务监事会成员。公示后,黄信辉、黄金华、钟志金、黄阳生和黄关生成为第一批村务监事会成员,黄关生任会长。选举后的村务监事会代表村民开展对村党组织、村委会以及各个片区村级事务的有效监督,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办事、廉洁管事。
  黄关生不但是老屋片的片长,还是黄姓祭祖理事会的会长,这次又担任村务监事会会长,这让他感到压力巨大。“我们就是桥梁。”黄关生说,监事会就是村委会和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监事会不但可以监督村委会,还能够监督一些集资项目的修建。8月23日,蕉岭县纪委退休干部黄炳星便找到黄关生,向监事会通报了坝里村修建一条长约700米的公路的资金使用情况。这条小公路由黄炳星发动村民修建,总共筹集了1万多元资金。黄炳星希望监事会去核实水泥、人工等资金的使用情况,让这个工程“阳光”于人,其用意就是要监事会证明他没有挪用筹集的资金。
  选举出监事会之后,黄坤荣长叹一声说:“开工没有回头箭啊,我现在是上面有纪委监督,下面有群众监督,看来想犯错误都难啊!”与芳心村的监事会不同的是,广育村的监事并非“三老”,而是村民代表,他们本身都是小组长。
  卢尧生书记认为,广育村与芳心村的做法各有长处,芳心村监事的优点是德高望重,而广育村监事的优点是更知晓村庄内部事务。
票决制、示范区充实民主
  目前,广育村有81名党员。以往,入党积极分子都是由支委内部确定,然后在每年的“七一”全体党员大会上象征性地过过场。这引起一些党员的不满,党员议论道:“你们(支委)说谁就是谁,我们就只有举手表决的份,没意思。”
  黄坤荣于是跟马华商量,能否用票决制,也就是全体党员投票的方式决定入党积极分子?马华非常认同黄的想法。黄坤荣又跟一些老党员商议,老党员也比较赞同。
  于是,在今年吸取入党积极分子,广育村便采取了票决制。召开党员大会之前,支委把递交申请书一年以上、素质比较高的人员的名单都打印出来,交给大会进行投票,得票数最高的两人确定为积极分子。这一次,3名候选人中,一名村委会副主任由于得票数垫底,无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如果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一名村干部颇有感慨地说。
  如果说票决制扩大了党员的参与权,民主示范区的建立则是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2008年12月,南农实验课题组在广育村的四个片都建立民主示范区。示范区分六个栏目: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招投标情况、发展动议、片里的事和法律园地。起初,村委会的财务公开栏是设在庭院内的,南农实验课题组将其移转到墙外,方便更多村民浏览。民主示范区是开放的,一些村民甚至写上对村委会或者片里工作的意见,张贴在上面。
经济民主促发展
  曾坑片有一个钾长石场,20多名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一个月可以拿到1500元的工资。如今,这个石场的钾长石已经开采得所剩无几,石场的副场长丘权生告诉记者,也许到了年底,钾长石场就要关闭了。
  钾长石场如果关闭,不但众多村民将陷入无工可做的境地,也将使村庄的收入减少许多。为了防止这样的局面出现,丘权生下一步计划好好利用村里面满山的厘竹。
  丘权生已经想好,在片里成立一个厘竹加工厂,将加工之后的原料卖到造纸厂,这对这个经济能人来说并不困难。出人意料的是,他斩钉截铁地表示,新建的加工厂将采用股份制的形式,附近的每户村民都入股,既当工人又当老板。
  “这是比较民主的管理方式。”丘权生将股份制理解为经济上的民主,他认为,农村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如果采用老板出钱、村民打工的方式,不但村民对做好企业漠不关心,而且还可能破坏生产、引发纠纷。
  “股份制是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有责,只有这样村民才能负起责来,努力工作,并且爱护自己的东西。”丘权生操着很不流利的普通话,兴致勃勃地说,除了这方面考虑外,股份制还可以解决工厂融资的问题。
  丘权生坦言,南农实验在广育村做了许多事情,给了自己启示,他认为民主是农村发展的趋势,“要有就大家一起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