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观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汤塘镇一纸空白协议划地3900亩
60个村小组土地被征用于房地产开发,已签4年的征地协议对村民秘而不宣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裕东


  □文/图 本报记者 黄裕东
  10月31日上午8时许,佛冈县汤塘镇黎安村委会欧坑村小组。一个月前恒×地产施工队在欧坑村未征用土地上施工,引起双方对峙的局面再次出现,这次水圳被黄土填平了,而上次是路被推掉了。
村道被推黄土覆瓦
  “水圳填了,下起雨,村子就会被淹。”欧坑村民姚老伯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周边在进行施工,欧坑村已成为黄土中的一块“绿洲”。欧坑村10余间房屋及几块水田已被黄土包围,而且四周的黄土比地面要高得多,雨水一来,村庄无疑会成为“泽国”。
  每逢运泥车经过,就会扬起一阵小型的“黄土风暴”。扬起的黄土,在姚老伯门前的晒谷场上覆盖了厚厚一层泥灰。他家有间泥砖瓦房,黄土灰几乎把瓦“染”成了黄色,而窗户则有几个月没打开了。姚老伯说,尽管处境艰难,他还是要在这里等候镇政府兑现帮他搬迁住房的承诺。
  10月15日,记者在进入欧坑村的过程中,就遇上了好几次这样的“黄土风暴”,当到达欧坑村时,鼻孔里全是黄土灰了。
  欧坑村民何爱萍是养猪户,自附近施工以来,停电、行路难就成了她最头疼的事情。何爱萍告诉记者,8月份开始的停电对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雪上加霜的是,货车出入的村道也被推掉了,她需要每隔3-4天,用摩托车来回十几趟把饲料运进猪场。
  而据村民介绍,昨天早上,恒×施工队再次施工。村民反映,村庄已有部分地方被淹。
村组没有征地协议
  “为什么4年了,村民都没有自己村小组的征地协议呢?”这是包括村民代表黄亚女在内的许多欧坑村民反复追问的问题。催生这一念头的是欧坑村民与施工单位日益紧张的关系。据欧坑村民介绍,今年8月26日,恒×地产举行了奠基仪式,随后进行了一个多月大规模的施工,在最近施工的过程中,侵占了欧坑村尚未征用的土地。
  黄亚女等人曾到佛冈县汤塘镇政府,索要欧坑村小组在2005年与镇政府签署的征地协议,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至今镇政府依然拒绝将征地协议还给村民。
  这份征地协议究竟有什么玄机?为何不能给村民?对此,南方农村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签名后协议被收回
  时间追溯到2005年8月20日,村民代表签下协议的那天。
  姚谷桓,是欧坑村附近一所小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欧坑村小组组长。对于签协议的经过,他记忆犹新。
  据姚谷桓回忆,2005年8月20日下午,姚谷桓从广州刚回到家,连凳子还没坐稳,就接到通知要去开会。由于当月15日,他已在村委会参加了一个村小组组长会议,因此,他猜测这次镇政府开会的目的应该和上次一样,就是想征村里的土地。
  会上,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未向他说明将要征地的范围,而是强调:按照计划欧坑村小组的所有土地都会被征用,所以先征用镇国土所已经测量过的山地、水田、旱地,其余的以后再说。欧坑村民口头同意将本村340亩山地、91亩水田、30亩旱地,分别以2000元/亩、14000-16000元/亩(部分水田含青苗补助款)、5000元/亩的价格征给镇府的意向。按照上述面积和价格,欧坑村小组平均每人可拿到29700元征地补偿。当天,欧坑村小组四名村民代表姚谷桓、黄亚女、谭容姬及何爱萍分别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姚谷桓告诉记者,在村民代表签好协议后,镇政府以盖章为由,随即将协议回收。他没想到,一晃4年过去了,“回收”的协议至今还未发还。
协议给看不让复印
  10月16日下午2点10分,欧坑村民来到汤塘镇政府门口。之前,村民与该镇人大主席龚航洲约好2点30分,在镇政府协商有关征地协议的问题。结果,龚主席以下乡为由,让村民到镇经济办找欧阳德龙主任。
  下午2点50分,欧坑村民来到曾参与欧坑村小组征地工作的欧阳德龙的办公室。对于村民提出要取回征地协议书的要求,欧阳德龙表示,由于村小组一直没有要求拿回征地协议书,所以协议就一直放在镇政府。当村民要求马上把协议书拿出来时,欧阳德龙便在办公室四处翻找,接着走进办公室隔壁的房间并把门关上。
  约10分钟后,欧阳德龙回来告诉村民,当年欧坑村小组的村民代表已在协议上签了字,村民代表已经看过协议,因此村小组没有必要将征地协议拿回去。
  欧阳德龙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由于部分土地尚未丈量,征地数据(包括征地面积、征地价格等)还没有填进协议书,因此目前不能把征地协议拿给村民看。如果要看的话,必须请示上级领导,经同意后才行。最后,欧阳德龙承诺,将会在10月21日前给村民一个答复。
  10月20日,记者致电欧阳德龙,他说必须得到佛冈县政府办的同意,才能把征地协议拿给记者看。
  10月23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找到县政府办公室曾股长,他表示县政府并不清楚汤塘镇政府征地一事,不过记者可以去汤塘镇查阅征地协议,前提是遵守镇政府“不让拍照和复印”的要求。
三份协议两份空白
  10月28日下午,经过多方协调,南方农村报记者终于获准“看一下”这份征地协议。镇经济办主任欧阳德龙从书柜中抽出一个文件袋,再把文件袋里厚厚的一大叠征地协议排在桌上。欧阳德龙透露,当年镇政府与各村民小组签的征地协议全在这里,共涉及60个村小组,征地面积为3900亩。记者发现,这叠协议都是一式三份,除了汤塘镇政府与村小组已经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外,征地数据一律都没有填写。欧阳德龙说,以往都是通过“先签协议再丈量的方式进行征地”。欧阳德龙又从书柜里抽出另外一个文件袋,从文件袋内拿出了汤塘镇与欧坑村小组签的征地协议。这个协议,有一份填上了山地、水田及旱地的征地数据,其余两份则是空白。当记者问到三份协议书为何只填一份时,欧阳德龙称“不懂得怎么回答”。
  当获悉欧坑村民也要看征地协议时,欧阳德龙马上把征地协议装回文件袋,并把文件袋放回书柜里。他说,等土地丈量完毕,镇政府把征地数据填好后,就把征地协议交还给村小组。说完后,马上以下乡为由,离开办公室。
  在听到记者描述所看到的征地协议后,姚谷桓感到很惊讶,因为他并未在征地协议书上盖公章——他一直以为之前签下的这份协议书只能算是“征地意向书”,以后会重新签署“征地协议书”。姚谷桓告诉记者,他们村小组的公章一直放在村委会,所以“可能是村委会干部盖的章”。
  佛冈国土局用地股黄谷香表示,汤塘镇的征地没有备案,用地股股长李功添也确认并未收到汤塘镇征地的材料。国土局副局长邱岳告诉记者,国土法上明确,只有县级以上政府才有征地的权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