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出轨不止是道德问题 近日我去菜市场,路上迎面碰到老乡阿玲(化名)和一位我不认识的男子共撑一把伞,看样子两人关系不一般。 我礼节性地向她打声招呼,阿玲的脸霎时红到脖颈。我继续往前走,阿玲追上来嘱咐我:“(今天看到的)你可别乱说啊,尤其不能跟我家里人说起。”我点头表示应允。阿玲走了几步又回头叮嘱:“一定要记住啊,要不我没法活了。” 这两年,阿玲独自在南方打工,丈夫在家乡搞种植。其实,我早就发觉阿玲与一个男工友结成“露水夫妻”了。或许她的出轨背离了忠贞,但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长期的两地生活,又让她有着怎样的无奈。 早在十多年前,我从部队退伍后南下求职,就观察到了许多打工者中间存在“临时夫妻”的现象。我不愿给那些出轨的打工者简单扣上伤风败俗、道德侏儒之类的帽子,因为“中国式别离”的存在,分居城乡的夫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受害者。现代版的“牛郎织女”,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打工潮涤荡出来的一道独特风景罢了。 说实话,我的守口如瓶,只是希望阿玲们走出感情的沼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排遣寂寞。一时的刺激和满足,终究会给家庭埋下一颗不知何时引爆的“炸弹”。 □广州 阿成 莫强求外来工签合同买社保 近日,笔者到企业调研,发现一个看起来有些费解的现象:部分外来工不愿意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想购买社保。一些老板苦口婆心劝说,也无济于事。一方面,员工不肯签合同、买社保,企业就无法完成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员工万一发生了事故,所有费用都要企业埋单,让老板们头痛不已。 外来工之所以对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怕签合同后有了束缚,不自由,没有合同则可以随时一走了之;他们之所以不想参加社保,主要是因为其在家乡已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认为再参保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还要自己交一部分钱。 笔者认为,企业虽有难处,但首先必须尊重员工的意愿,让其自主做出选择。当他们意识到签合同和参保的好处了,不用别人发动,自然会主动要求。 □开平 邱镇尧 别让山核桃产业成带血经济 个头小小、嚼起来香喷喷的山核桃为人们喜爱,40多块钱一斤,依然有很多食客购买。单位新来个来自山核桃产地的同事小刘,他帮我们解开了山核桃不菲价格背后的秘密。 小刘说,一棵核桃树从育苗到长果子,要将近12年。树一般种在斜坡上,平地上种出来的味道不正宗。采摘时要爬上树,由于树枝不太粗硬,踩上去容易折断,人一不小心会掉下去。下面都是乱石头,十有八九会摔死。老板给每个雇工买了意外保险,每人100块,如果摔死了,保险公司会赔12万左右,“帮忙采摘的农民,一天能赚五六百块,所以很多人不顾生命危险,纷纷找这活做。” “没办法避免危险吗?”我问。“很难。山核桃有的长在树梢,人往上踩,树枝就容易断,但老板要求采干净。”小刘说,“我大伯就是5年前采山核桃时摔死的。” 小小山核桃能给老百姓带来可观经济收益,可采摘毕竟太冒险,难道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真的要如此对立吗?专家和相关部门能不能想办法改良品种,使山核桃树也可在平地上种植,又不改其原汁原味;或者改进采摘技术,使用机器,避免人直接上树采摘?无论有多少钱等着去挣,生命总是第一位的。真希望山核桃产业,不要成为带血经济。 □姚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