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 在网络上,“萌”是个热词。由于“萌”字可以拆分成“十”“月”“十”“日”,10月10日就被网友们称为“卖萌日”。 “萌”是一个日语借词,原形是日本的动漫用语“萌ぇ”(“ぇ”是日语的名词标记)。最初,“萌ぇ”是指对漫画、动画、游戏中的美少女角色的恋慕之心,或者由角色外表、行动上的特征引起的受吸引、怦然心动的感觉;后来,“萌ぇ”的适用范围渐渐扩展到真实或虚拟的一切人、事、物。传入汉语后,“萌”产生了新的词义,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 一、作名词,多用于表达与“动漫”有关的概念。例如: (1)让少女们心痒痒的“萌”。 (2)姜育恒16岁女儿私房照曝光,韩范十足做鬼脸卖萌。 例(1)中的“萌”意思是“萌要素”,即动漫角色身上能引发“萌”这种感觉的特征。例(2)中的“萌”意思是“可爱的姿态”,可以看作是“萌要素”的引申义;“卖萌”原义是“在创作动漫角色时,刻意添加萌要素”,引申指“刻意摆出可爱的姿态”。无论是动漫角色还是真实人物,“卖萌”都是为了讨人喜欢、引人注意。 二、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和谓语。例如: (3)新产萌物:肥Q奶瓶抱枕。 (4)各个都很萌。 以上两例中的“萌”,意思都是“吸引人的、令人心动的”。但是普通网友更倾向于把“萌”当成“可爱的”来使用。例如:“萌猫”“萌宠”等。 三、作动词,充当谓语,构成“被”字句。例如: (5)你就是被“萌”到了。 例(5)中的“萌”是“吸引、打动”的意思。 “萌”的各种用法都比较符合汉语语法规范。“萌”的词义演变轨迹也较为清晰:名词性词义大多与动漫概念有关;而形容词性词义“吸引人的”、“可爱的”,动词性词义“着迷”、“喜欢”,是由“萌ぇ”包含的“恋慕”“吸引”义引申而来的。“萌”的使用者也逐渐由动漫爱好者向普通网友扩散。 □和立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