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最近真是烦透了!现在事情多了很多,收入却一直在降。再这样下去,只能改行了。”惠州市惠城区的村医小张向南方农村报记者抱怨道。自从惠州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以来,会议增加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收入却减少了;本以为和卫生院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按月领工资了,至今却一分钱没领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后,药价却比以前更贵,非基药还在偷着用……他一口气道出了许多问题。 据悉,惠州市于2012年6月正式下发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将该市享受财政补贴的村卫生站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在全市逐步建立“三制”、“六统一”,即对人员实行聘用制、工资补助制和社会保险制,对村卫生站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和统一考核管理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工资=补贴? 现状◥> 小张是今年1月22日跟卫生院签的合同,聘用期为5年。根据合同,卫生院将按聘用人员为其购买社保,但工资待遇方面却没有明确,只提及“实行人员工资补助制,具体按《惠城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待遇问题,到底改革后收入是升还是降?要一个实在的数字。”然而,2个多月过去了,小张至今也没得到答案,因为“到现在一分钱也没领到”。 “到底什么时候能领到钱?可以领多少?”是小张及其同僚目前最想知道的。
回应◥> 对此,惠城区卫生局郑副局长回应称,根据《惠城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乡村卫生从业人员的工资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公共卫生经费;二是购买服务,即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一般诊疗费按5元/人的标准,由区社保分局统一返拨给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支付给卫生站;三是财政专项补助,包括省里和市里的。 “所谓的工资,实际上就是各种补贴。”郑副局长解释道,比如一个村医,他的工资就是一年1万元省财政补贴和市财政4800元补贴再加上基药补贴。省市补贴都是年底发放,基药补贴一般是按季度发放。 基药水土不服? 现状◥> 除了身份的转变,村医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站的落实。据了解,惠城区从去年12月开始在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然而,在村医看来,效果却不甚理想。 “原来的常见药品不见了,而不加价的基药比原来卖的加价药更贵。”汝湖镇的一名村医告诉记者,实施基药制度后,村医把所需药物上报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采购后发回卫生站,但价格却更高了。“比如复方黄连素,现在卖6.5元一盒,以前才卖4块多。” 水口镇一名村医则表示,对基本药物不适应。“一些常用的治疗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的药物都没有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本来可选的药就少,现在卫生院才给我们发了100种基药,根本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与此同时,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带来的收入锐减。“以前卫生站的收入主要靠药品利润,取消后只给我们5%的基药补贴,而且还不是按月发,收入差远了。”村医对此忧心忡忡。有的村医感叹:“一年也用不了1万元的药品,能有多少补贴?”对于未来的收入,他们均不看好。为了维持生计,目前大部分卫生站都在偷偷使用非基药。
回应◥> 对于实施基药制度后出现的问题,郑副局长表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肯定会有很多阻力。实施“零差率”销售后,村民看病更便宜,同时村卫生站的收入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卫生站的反馈对政策进行调整,但村卫生站必须全面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严禁村卫生站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