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来论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6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姚孝平


  “求卜不求医”
缘于精神空虚

  近日,笔者路过某墟镇。由于正是采摘烟叶的农忙季节,赶墟的人很少。不过,在一条街旁边,却有许多中年妇女聚在一起。原来,她们是在等着人群中的两个算命先生为其算命。这些妇女有的是因近来感冒难以治愈,有的是家人出了点小事(如摔伤、吵架等),有的甚至是鸡、鸭被偷来找算命先生“指点迷津”。
  农民得了普通感冒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一般一次只花20元左右,其余可通过新农合途径报销。某些人得了病“求卜不求医”,主要原因不是看病难、看病贵。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的表现。
  如今,在农村,尤其是较为边远的村庄,农民唯一的娱乐生活便是看电视。单调的生活很容易让算命者趁虚而入。如前段时间笔者有位亲戚不小心摔伤了腿,邻居有位算命老人便主动找上门来,称笔者亲戚有一天杀鸡吃,鸡煮熟后没有先让仙人品尝(笔者家乡风俗:有了好吃的要先拿到灶台上祭拜灶神),仙人一生气就将笔者亲戚推伤了腿。笔者亲戚一听,此前确实有次没有先祭拜灶神,便相信了算命者的话,赶忙请其帮忙“治一治”。
  笔者认为,村委会、镇政府等应利用村广播、图书室等,让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同时,派出所、工商等部门应加大清理算命摊档的力度,让这些社会污垢销声匿迹。
□南雄 曾宪灵
抓住村民心理
神婆敛财有道

  近日,姑妈打来电话,说家里出了事,要我陪她去问“灵老爷”。路上,姑妈对我说,她在家里发现了一条蛇,第二天又发现了一条蜈蚣。在当地农村,在家里发现这两样东西是不祥之兆。
  我和姑妈来到一条很偏僻的街巷,找到了神婆的家。神婆是个七十多岁的盲人,姑妈报了一家五口人的生辰八字,神婆便忙活起来。她口中念念有词一番后,严肃地对姑妈说,她在神灵处打听到的消息是:当家人出门要小心,你自己要当心身体,大儿子运气不好,但过了明年就好了。神婆还说了化解之法——买些鱼肉、折些黄纸祭祀下。完事,姑妈向神婆付了四十块钱作为酬劳。
  听人说,眼前的这位神婆,每天收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算命,卜卦,测吉凶,但凡家庭矛盾、身体健康、子女前途,几乎无所不通。其实,她说的无非是些常识,如出门要注意安全、少争吵之类,但前来问卜的人心里却因此踏实了。
  神婆抓住一些人的心理弱点传播迷信思想,政府对其应予取缔。没有了神婆,人们就是想问也没处问。
□姚孝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