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近期接受《南风窗》采访时称:社会的“狠化”是当下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某些官员敢用黑监狱关押上访民众,开发商敢用推土机轧死被拆迁户,城管敢打死小贩,访民敢自杀性引爆……很多人心态上产生严重问题,做事越来越不计后果,心比较狠,凡此种种,都在突破社会规则底线,这是中国社会的新动向。 虽然绝大多数人不会那么极端,但什么坑人的假货都敢卖甚至“相互投毒”,很多人性的底线被突破后“无所不为”,撞了人之后敢碾轧致死“以绝后患”,狭路相逢拳头硬的、敢亮剑的总占便宜,在网上愤怒起来出口的狠话让自己都震惊……某些让人心头变硬、变狠的因素,这些年确实在增加。不是说某些机构在变狠,可怕的是“我们所有建构起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心灵变狠”。即便自认为善良、做不出狠事的人,终究也要扪心想想这些年是不是已悄然“冷漠”了很多。 戒狠先解恨,解恨先戒狠——任何矛盾都是相互而生的,要消除民众的“狠心”,先要解开社会对于各种不公、强权的“恨心”;要解开大家的“狠心”,首先要消除来自公权、富人等社会强势一方的“狠心”,减少刺激普罗大众情感的事件。滥权是有人管的,暴力是必付代价的,访民是享有权利的,守法是权贵不可以例外的,城管是不可以打人的,司法是可以信赖的——规则、确定性、安全感,是生产爱、希望与社会温情的酵母。 (作者毕诗成,原载于7月23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