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行政审批权的行使部门、办理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诸如此类信息,虽然可从文件纸上、政府墙上、官员嘴上乃至互联网上获取,但如果要为一级政府或某一部门手握的公共权力毫无遗漏地做个加法,在技术上虽然不过是“复制、粘贴”的简易功夫,但其果真以“清单”形式被公之于众,首先带来的其实是公共权力“神秘光环”遽然去除产生的舆论轰动与心理冲击。 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并听取社会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意见(2月21日《北京晨报》)。 如果说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简政放权高潮中,涌动的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市场冲破行政束缚的强劲力量,那么最高行政机关摊开的这份“权力清单”,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场爬梳政策的“制度科普”,而是公共权力行使者以自亮底牌的坦诚姿态开启与社会、市场全新互动历程的尝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必须具备的逻辑前提是,究竟需要把哪些权力赶进笼子?有了这份“权力清单”,上述问题自然不会再迷雾重重。 即便是在一个洋溢着民主与自由氛围的社会中,权力作为一种能量巨大的公共资源,在成为诸多个体竞逐对象的同时,也会不断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集体与个体等范畴构成所形成的张力中,寻找着适当的活动边界。虽然民众被赋予了一切权力最终来源的“神圣”地位,但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在内的国家政权机关,却是权力真正得以具化的最终依托。在这其中,公共权力能否真正成为民意的载体,抑或公共权力行使主体能否真正恪守法治与正义、公平与效率等原则,不仅关乎合法性等基本内涵,更与公共权力可以被解析的体系庞大而又内容复杂的外延互为表里。换言之,就位、缺位、越位——对政府角色的种种描述,公共权力的“全息扫描图”无疑是其中一架必不可少的制度衡器。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权的行使部门、办理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诸如此类信息,虽然可从文件纸上、政府墙上、官员嘴上乃至互联网上获取,但如果要为一级政府或某一部门手握的公共权力毫无遗漏地做个加法,在技术上虽然不过是“复制、粘贴”的简易功夫,但其果真以“清单”形式被公之于众,首先带来的其实是公共权力“神秘光环”遽然去除产生的舆论轰动与心理冲击。而更为重要的是,“权力清单”不仅仅是审批事项的简单罗列,同时也是一份依法行政的承诺书。游离于“权力清单”之外的任何以行政面目出现的所谓“公权”都将因其不具备合法基础而无处遁形,要用“权力清单”彻底清理那些滥权“死角”。 “权力清单”之所以能引发公众以如此巨大热情围观、品评,甚至被专家赋予“锁定改革目标”的意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官民在权力落差之外的信息不对等问题。虽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已有多年,但一些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复杂程度如同迷宫、繁琐程度如同长征,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行政机关乱审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源于某些官员的法律与道德堤坝频频出现“管涌”、“塌方”,更与公共权力边界不明、审批事项云雾朦胧密切相关。然而,公共权力并非私物,更不能“待字闺中人未识”。政府与市场间围绕公共权力边界划定的力量博弈,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主动权将永远被握在权力拥有者手中。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如此局面,最终必然导致这场一开始便力量悬殊的较量早早便失去了观赏价值。而公共权力的朦胧之美所带来的,并不是民众对于权力拥有者的本能敬畏,而是对滥用职权的深深担忧和对权力运行的恶意揣测。对于社会肌体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年来,多地政府公开“权力清单”的频度越来越高,但也有不少地方因其更多为“自选动作”而无动于衷。阻碍公共权力公开的因素,并非谨慎与惰政两词便可解释,更不排除某些官员面对汹汹民意与法治潮流,在现行制度允许范围之内仍试图为自己保留下“一亩三分地”——可公开可不公开的不公开,必须公开的尽量简短——正是在这种遮遮掩掩中,暗箱操作、吃拿卡要才有了空间。而如此“太极战术”,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形象与公权威信。因此,与其说“权力清单”展现的是信息公开义务下政府一种更为开放和友善的姿态,不如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源于最高决策者改革决心、旨在推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倒逼之举。 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存在的最大危险,是民众负担加重,进而压抑社会和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公布“权力清单”,为政府定位、为官员定责、为民众定心,可谓一举三得。当务之急,是将这股改革冲击波尽快传达到行政体系每一根神经末梢。上行下效,官员头上无疑又多了一道紧箍咒。然而,也必须看到,将政府自身改革的大刀阔斧之举最终转化为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民生福祉,简政放权只是第一步。行政权力虽然开始加速瘦身,但其所应担负的公共服务职能也越来越繁重,特别是诸多历史欠账应及早补足。一方面,政府手中的权力正在不断“精炼”;另一方面,包括财税在内的公共资源不断增加,也让政府“钱袋子”逐渐鼓起。作为“切蛋糕”者,政府在将公共权力不断精简、下放的同时,也必须考虑通过更深层次的制度调整,让改革成果能够更公平、更合理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