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村干部注册民间组织免费服务村民
湛江埠头村7村干部服务村民近一年,随叫随到,获得村民和湛江市长认可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2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进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进

  “有事请找村服务中心,服务电话:75355××”,在遂溪县乐民镇埠头村小组的宣传栏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标语的旁边还贴着遂溪县乐民镇埠头村基本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干部值班表、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值班制度等。
  2013年7月,埠头村借创建“湛江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的机会,在湛江率先成立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中心,并多次为村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服务。埠头村的这一做法获得了湛江市长王中丙的肯定,并将在全市各试点村推广。
有事找村服务中心
  埠头村距乐民镇政府约8公里,距县城约90公里,全村有890户、3890人,外出人口约1500人,属遂溪县边远落后的沿海农村。
  自2013年服务中心成立后,埠头村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就多了一道“方便之门”。“帮村民找工作、代老人买菜、调解村民纠纷……只要村民需要,打个电话给服务中心,我们马上就去办。”2月20日,服务中心主任陈志华说。
  村民陈玉仔两年前高中毕业,一直在家务农。2014年春节前夕,他找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问能否帮忙找份工作。于是,陈志华等人便联系在深圳务工的村民。从外出村民处,陈志华获取了一些招工信息,并转告了陈玉仔。陈玉仔联系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一家电子厂,谈好条件后便去了。“现在他的工资有2500多元,还不错。”陈志华说。
  2013年11月10日早上9点左右,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马江接到了一个村民的电话。“那个村民说,是五保户陈庆让他打的,叫服务中心的人帮他买两斤胡萝卜。”陈马江说,那天刚好他值班,接到电话后,他就到菜市场买菜,然后送了过去。此后,陈庆只需一个电话,服务中心的人就能随叫随到。
  纠纷调解也是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2013年6月,埠头村两名学生在学校发生了矛盾,两人的家长、亲属到学校评理。“当时人很多,闹起事来会很严重。”如今想起来,埠头小学校长戴富都觉得害怕。
  情急之下,戴富打电话向服务中心求助。闻讯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学校,把双方家长、亲属都叫到服务中心调解,并取得了成功。
  谈及这一次调解为何能成功,陈志华认为主要因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公平、公正,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所以)群众有纠纷就会找到我们。”
干部免费上门服务
  服务中心的成立和运行与湛江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工作的推进有密切的联系。2013年初,湛江市计划在全市各级(市、县、区)文明村(或条件相当的村庄)中,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取50个自然村作为试点,从村庄、村场、医疗卫生、饮用水、集市、教育、文体、生态文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10个方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中,服务平台方面的建设要求为:示范村成立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中心,受村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领导,配备3-5人,负责《湛江市创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试点方案》项目内容的组织实施,重点开展社会保障、医疗计生等公共服务及日常村务服务。
  作为当选的“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示范村”,从2013年7月起,埠头村在村民及外出乡贤的支持下,美化亮化村场、全面改造茅草屋、建车站建市场建文化楼等。“全村已投入280多万元,创建工作正在逐步推进。”陈志华说。

  陈志华说,创建“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示范村”时,“前无案例、现无经验可循”,成立服务中心后,埠头村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的名义在遂溪县民政局登记注册。服务中心共7名工作人员,都是埠头村小组干部;中心办公室设在村小组办公楼的二楼。“计划用3年时间,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陈志华说。
  服务中心设有电脑、电话等,主要为村民提供就业、生活、养老、医疗保健、生产技术、市场休闲等服务,每天安排一人值班。“村民打个电话,村干部就上门服务。都是无偿的!”2月20日,值班的工作人员陈相告诉记者。
  陈马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当天的事情由值班人员处理;如果有些事情一个人无法完成,值班人员就会通知服务中心的其他人员加入。“我们是真正在做事。”陈马江说。

  “老人、学生生了病,打个电话,服务中心的人就来了,不用担惊受怕了。”2月20日,一位70多岁的阿伯告诉记者,村里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一生病最麻烦,“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他们,真不知道怎么办。”
  同样对埠头村服务中心的运作满意的还有湛江市市长王中丙。1月23日,他专门就埠头村公共服务中心的相关报道作出批示:“认真总结埠头村经验,推广全市各试点村。”
  陈志华认为,服务中心能够得到村民和领导的认可,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最关键,“我跟工作人员说,你跟我讲钱,就不要进服务中心。我们也是村民,把村庄建设好是为后代造福、为自己办事。”
  陈马江说,埠头村全部姓陈,都属一个家族,“帮点忙没什么大不了”;再者,服务中心从成立至今,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次数不多,“一个月就两三件事,一个人一星期就值一天班,耽误的时间也不多。”
  陈志华认为,服务次数不多与村民的习惯有关,通常情况下,村民不是一有事就找别人,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如果服务中心一天到晚都有事,那就麻烦了。”陈志华笑着说。
  服务中心的工作只是埠头村建成“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示范村”的内容之一,服务中心也会随着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而进步。陈志华坦承,一旦示范村建设的资金落实不到位、示范村建设搁浅,势必会影响服务中心的发展。至于服务中心是否能长期发展,陈志华说不好预测。

  编后 村干部免费帮助村民,还随叫随到?你没搞错吧!是的,没有错!湛江市埠头村的7个村干部不仅这样做了,而且还到当地民政局注册了服务中心,准备长期做。
  对他们来说,做这些事的理由很简单,“都是一个家族,帮点忙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已经让我们觉得诧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渐渐远离这些美德。
  远离美德是危险的,回归才是正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这一核心价值中,有关公民责任的就有友善和敬业,这也是对埠头村干部的最好注解——对他们来说,为村民服务就是他们的职责。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