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惠州龙门县农妇刘来香,或者会在家打扫庭院,或与丈夫儿女围坐一起,走街串巷拜年。而今,她独自平躺在暨南大学附属三九脑科医院的综合病区病榻上,与之相伴的是医院为其聘请的全职护工。她的滞留,和病情无关,和复杂的纠纷、亲人的遗忘有关。(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刘来香陷入了“蹭医”3年的尴尬境地。如今,刘来香不仅欠医疗费20多万元,而且家属选择“失联”,使其有家难归,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无主病人”。究其原因,除了家庭贫困、亲情冷漠、纠纷难解等因素之外,社会急救和医疗救助机制的缺失,也是主要诱因之一。 众所周知,社会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俗称“救命钱”,用于救助那些因突发意外事件造成危及生命伤害的贫困伤病员。事实上,农妇刘来香也享受过医疗救助。但不仅等待的时间漫长,而且数额比较小,对于救治刘来香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由此,也折射出了医疗救助机制存在短板,如申请手续繁琐,加之救助范围小、救助标准偏低,难以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贫病救助对象。特别是,以广东为例,一边是像刘来香这样的困难病患拖欠医药费现象严重,一边却是20亿“救命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用不出去。 因此,如何用好用活“救命钱”,显得尤为迫切。从广东存在的问题来看,应急救助制度出台后,应做好配套细则的跟进工作。首先,“救命钱”究竟由谁管理,是个关键问题。依笔者之见,政府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成员由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组成,不仅负责“救命钱”的管理和使用,而且承担救助对象身份核查及申请的审批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救命钱”使用效率。同时,负责对“救命钱”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同时,用好“救命钱”,必须在信息公开上下苦功。一方面,规范管理机构的运作,重点监督“救命钱”的使用情况,并定期审查医院对“救命钱”的使用,是否符合节约和有据可查的原则。另一方面,强化自律,实行信息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年度目标和任务、“救命钱”总量、“救命钱”去向、年度收支情况、最新财务审计报告等,让应急救助制度,真正成为阳光下的公益事业。 □汪昌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