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全科教师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9月1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网议|
  新闻背景:有句调侃人的话叫“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不再是笑话,将来真会有!记者7日采访获悉,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江苏已有小学起用“全科教师”,推行“包班制”模式(9月8日《扬子晚报》)。
  木须虫: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基本以通识教育为主,对专科教育的要求不那么深,同时,孩子年龄还小,更希望教育提供像家一样的氛围,“全科教师”或许就更有优势。
  但“全科教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今一个班级普遍有五六十人,甚至更多,其对应的庞大工作量是包班制教师吃不消的。要实行“全科教师”制度,首先要把班级规模缩小。还有就是能不能被家长认可。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唯分数”的诉求,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不输在起跑线上”驱动着家长对功课学深的追求可谓“变本加厉”,如果“全科式”教育的学生,考试能力不如分科式的话,恐怕会遭遇信任危机。培养“全科教师”并不困难,难在能否给他们施教的土壤。
  毛建国:按照教育专家的说法,“全科教师”有着想象不到的美,“导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生活,这样确保了导师能够长时间地陪伴学生,从而通过言教和身教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格的塑造”。而且国内国外,都有先行先试。只是,任何一种教育创新,都必然涉及教育评价问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是通过学生成绩标记的。即便小学阶段,学校内部,学校和学校之间,也会有一个横向比较。假使学校不公布成绩排名,家长们也会私下打听、比较。全科教育更多有着通识教育的意思,一个老师教几门,教师又不是“门神”,几人做到“门门通、门门精”?如果年终教育评价,这个老师能得高分吗?家长们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创新吗?
  袁媛:我国小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分语文、数学、外语等具体学科。要发挥全科教师的作用,小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按全科格局重建。这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校有设置课程的权利吗?这样的课程体系,与未来的初中学科学习对接吗?考虑到上述问题,我国各地小学阶段使用“全科教师”,主要在一、二年级低年级阶段,再往上走,质疑声就越强烈。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项决策的提出,必须经过严密分析、整合、评估,才能最终实施。“全科教师”的独特优势,已经很明了。然而,其弊端和有可能面临的问题,绝不能忽略。教学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教学的失败,很难找到补救的方法。因此,本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考虑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教学改革应慎重。所以“全科教师”的培养,需要审时度势,积极的筹划、研究,打一场“有备无患”的“胜仗”。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