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自2009年开始临储的菜籽油如今大量积压在库。按照两年出库周期,超期临储油总数超过百万吨,最长的甚至超期四年,品质安全出现隐患。业内人士认为,超期存储的背后是我国政策粮的“出库难”怪圈:政策鼓励各方躺在库存上食利,造成国家财政明账不亏、暗账狠亏。由于高库存和财政负担因素,2015年国家取消了对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但问题的解决并不乐观(1月15日《经济参考报》)。 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是保障市场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政策安排看,政府选择储备的重要商品,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二是经常存在着交替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矛盾,即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过于求;三是产销数量较大;四是商品的长期存储在技术上比较经济。符合这些条件的重要商品主要是粮、棉、食用油和糖等农副产品,以及原油、重要贵金属等战略物资。 在过去,这种储备制度对于稳定价格和保障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似乎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报道谈到的临储菜籽油,一方面让库存和财政都不堪重负——有业内人士称,每吨临储油存储一年多花600多元,按照临储640万吨计算,每年存储成本就是400多亿元,这些油不能正常流通,多花的钱就相当于亏损。 更重要的是埋下了安全隐患。报道提到,目前,湖北大量临储油积压在罐,超期存储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湖北荆州市江陵县宏凯工贸有限公司的14个储油罐里全部是临储油,总计有3.5万吨,包括2010年至2013年四个年度,其中2010年的油还有8000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临储菜籽油的存储期限是两年,现在有的临储油都存储六年,品质退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无法让人不担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破除部门的利益障碍,触动储备制度的利益格局。储备制度本来是为稳定价格保障民生,这勿庸讳言,但这一制度养肥了一批利用制度漏洞牟利的人,造就了一个依附于这一制度的利益集团。一方面是制度本身的“原罪”,储备时间越长,拿到的保管费就越高。正如很多业内人士诟病的,临储政策本身导向存在问题,鼓励高库存、鼓励不出库,各方“躺”在库存上都有利可图。这就形成了矛盾——从民生角度看,应该尽早出库,比如菜籽油,那样才能保障品质。可是,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尽早出库意味着无利可图,拿不到保管费。在利益驱动下,他们宁愿让油躺在仓库里超期,任由品质变差,而不会尊重储备规律。 不仅有保管费,还有监管费的利益驱动。大多数委托收储企业都不能完整拿到国家每吨的保管费,他们要给中储粮返还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监管费”。这种监管费,又制造了一个改革的利益阻力。储备油储备粮越多,相关部门拿到的监管费越高,保管费和监管费都养着很多人,这些人便成了改革的阻力。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这个利益必须触动,因为你不触动他们的利益,百姓的健康就无法保障。虽然现在还没有这种超期积压的临储油引发食品安全危机的事件,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不能等出了问题后再去重视这个问题。(作者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