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全面安排部署“十三五”期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广东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派出5支工作组,迅速扎根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的扶贫一线。按照“当地所需、广东所能”的思路,广东把市场、产业、技术等优势和被帮扶地的资源、生态等优势深度对接,打造“1+8”扶贫协作体系,引领西部四省区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一年的时间,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逐步扭转,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广东方案”。
日前,南方农村报派出记者开赴四川凉山、广西百色、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广东对口帮扶地区,实地调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进展成效,聚焦广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方面的经验、成就、新进展。
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伯航
程胜涛 李丁丁
统筹:胡念飞 黄婵
“还是这里好,我不想回山上了。”海拔3200米的落差,曾是阿牛吉木一家脱离贫困的距离。如今,这位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的彝族妇女已经搬进了山下的新家原来房子再也不用住了。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环境、艰险的交通,成为凉山大山腹地贫困的现实因素。搬迁是贫困山区脱贫的关键举措。
广东在帮助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推进异地搬迁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地相关产业,建设配套基础设置,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
越西县位于横断山脉东北麓,县城东南方向直线35公里的大山深处,曾是阿牛吉木的家——申果乡达布村。曾经,阿牛吉木从达布村去县城是一件非常周折的事情,她先得步行5公里的泥巴路到乡上,再换乘两次盘山小巴,单程足足要花6个小时。
与交通状况同样恶劣的,是阿牛吉木居住的房子。几十根原木支撑的土坯墙房子,对抗着年平均气温7℃的气候,凄风冷雨中,她只能和家人们围坐火坑,把衣服紧箍在身上。在这片高寒贫瘠的土地上,土豆和苦荞的产量都无法保证,十年九灾。
在距离达布村100公里外的姐把娜打村,彝语里的含义是水草肥沃、向往光明的地方,但吉子里呷一家的日子
(紧接第1版)却过得并不美好。他的家位于半山腰,三亩土地在山下,唯一的土路连摩托车都无法行驶。为了耕作,他每天要爬上爬行,路上就要耗费一个小时。到了土豆收获的时节,一千多斤土豆要背十几趟才能运回家。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52.58万,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因自然原因导致的住房困难、交通困难,是凉山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搬出去”是唯一出路
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极端自然条件下,对凉山州的山区村民而言,搬出去是走出贫困的唯一出路。2016年8月底,广东佛山市和凉山州建立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后,工作组第一时间深入越西、昭觉等11个贫困县进行实地调研。经与当地干部座谈协商,最终确定2016年对口帮扶11个贫困县建设住房安置点36个,涉及25个贫困村,援建安全住房1869户。佛山市1.1亿元援建资金平均分至11个贫困县。
由于凉山多个县都处于高海拔地带,且交通不便,施工进度难免受到塌方、滑坡、冰冻等影响,虽然条件艰苦,去年的援建依然取得了不菲成绩。至2017年6月,2016年的援建住房已完成投资11869.3万元,占总投资的99.7%,已完工的住房达1758户,占总户数的94.1%。
2017年2月,佛山市2017年援建住房扶贫协作专项资金1.1亿元再次划拨到11个贫困县。目前,2017年援建住房项目开工1054户,开工率100%。提起工作组,阿牛吉木们便夸赞“那群来盖房子的广东佛山人效率高”。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
如今,由越西县城出发,沿省道驱车南行不到10公里,便可见一处盖满青瓦白墙房子的坝子。其中一间新房,就是阿牛吉木现在的家。2017年春节前,阿牛吉木一家和村子里62户贫困户离开了边远的达布老村,住进了有三个房间、带厨房和卫生间的宽敞小院。
刚搬下来的时候,阿牛吉木还想着回去,后来,她以400元一年的价格承包附近2亩农田,种上了玉米和土豆,参加了彝族刺绣培训班,绣些手工艺品,偶尔还去县城打零工,每月有了约1000元的收入。“上个月,我去山里照看合作社的羊,在山上住了几天,还真不习惯了。”阿牛吉木说。
申果乡乡党委书记海来石坡说,为稳定搬迁贫困户的生活,政府帮忙找门路介绍务工,组建农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与种植业,培训农民学习各类技能等,“县劳动部门组织了三批培训,第一批10个学员毕业后已经就业。”
同时,村道、幼儿园、文化活动坝子、卫生室、沼气池等各类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产生了集聚效益,让搬出大山的贫困户稳住了脚步,扎下了根。
共同绘制“致富蓝图”
易地搬迁让凉山州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东对口帮扶西南四省区的其他地方,住房安置工作同样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云南怒江,珠海工作组启动泸水市、兰坪县、福贡县、贡山县等4个异地搬迁示范点建设,目前示范点房屋已开工206户、封顶29户。在云南昭通,东莞、中山工作组总投资3.9亿元的10个异地搬迁安置示范点,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新建住房17.2万平方米将安置贫困人口6883人。
稳定的收入来源是移民安居乐业的关键,来自广东的工作组在用心谋划产业,确保贫困户能致富。
深圳工作组在推进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在安置区内无偿提供产业用地3.4亩,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广州工作组筹划建设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解决贵州毕节威宁县石门乡的搬迁户就业。各工作组联系广东优势资源,通过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经商服务、劳务输出等形式,解决好移民的稳定增收问题。
通往致富的路上,除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的帮扶,更多的还是需要贫困户自身的努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