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德宪种蕉十年,经验丰富,荣获2017中国香蕉种植匠称号。
■达人档案
姓名:劳德宪
种植作物:香蕉
种植面积:4000多亩
种植地点:广西南宁
种植年限:10年
关键技术:规模化种植匹配现代化的蕉园管理设施,引进滴灌系统,降低用肥成本,引进先进的分拣设备和包装工序,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生产上重施有机肥和钾肥,擅长错峰上市,能抢占上市先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植仁政
广西香蕉行业人士说起南宁德宪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劳德宪,不少人竖起大拇指,对这个行业能手夸赞一番。他2007年开始种蕉,坚持种植香蕉十年,不断将产业做大做强。当被问起如何将自己的种植版图一步步扩大到4000多亩时,这位2017中国香蕉种植匠轻描淡写地回答,只要种好香蕉和看准时机。
找准时机入行,率先使用滴灌
目前广西香蕉正值上市,劳德宪比平常更忙,每日往返于几个种植基地,忙碌而熟练地指导工人收割和打包。他已是香蕉行业的“老面孔”,经验丰富,种植技术强。
“2007年我开始种香蕉,在此之前我种甘蔗。”劳德宪回忆道,广西甘蔗上市期较短,主要卖给当地糖厂做蔗糖原料,价格受糖价波动变化非常大。劳德宪预判离开甘蔗产业、进入香蕉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不顾周围的反对声,毅然决定改种香蕉。
刚入行,对香蕉还不甚熟悉,劳德宪先种了500亩小试牛刀。为了让自己尽快成为种植能手,劳德宪事事亲力亲为,从种植、施肥、喷药再到收割、包装全程都会参与,他还经常向有经验的种植工人请教学习。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十年,不断学习,精益求精。今年4月份,他还参加种植技术会议,学习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劳德宪发现,以前人工施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几千亩香蕉的种植需求。“以前人工施肥,不仅容易出现施肥不均,还没有办法将肥料的肥效最大化。”劳德宪表示,香蕉规模化种植必须匹配现代化的蕉园管理设施和技术。2013年劳德宪在蕉园里铺设现代化的肥水滴灌设备,施肥更均匀有效,在节省肥料成本的同时,还减轻农村劳动力减少所带来的压力。
据了解,因为率先投资建设了先进的滴灌设备,劳德宪的用肥成本能节省1-2元/株。按每亩120株香蕉计算,劳德宪每年至少节省50万元的肥料成本。他坦言,“在当地我属于最先在蕉园里使用滴灌设备的一批人,在节省成本的同时,种出的香蕉无论把型还是成色都比较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错峰上市,好蕉需加工护航
在引进滴灌设备降低用肥成本的基础上,劳德宪对香蕉施肥方法也颇有研究和心得。劳德宪对肥料要求非常高,每株香蕉施15斤优质有机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复合肥的施用上,劳德宪注重施用钾含量高的肥料,他认为,“这样种出来的香蕉品质会更好。”
得益于现代化蕉园管理技术和施肥方式,劳德宪的香蕉总能错开上市高峰提早上市。2015-2016年广西香蕉行情低迷,不少香蕉种植者亏本。但劳德宪凭借丰富经验,在7月份抢先上市,价格卖到2.2-2.3元/斤,而多数蕉园在9月份上市时,因受到公路限高令的影响,香蕉只卖到1.2-1.3元/斤。“上市时机非常重要,如果能错开高峰,市场竞争就比较小。”劳德宪运用自己多年种植经验和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盈利。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前来向劳德宪取经。目前,劳德宪的香蕉已经开始上市,比南宁大多数蕉园早。
度过市场低迷之后,劳德宪深刻意识到香蕉品质和品牌化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国香蕉的品质已经能和进口蕉相抗衡,但要打造全国知名香蕉品牌,还需要有先进的分拣设备和包装工序。“目前广西香蕉品牌众多,但真正有代表性的品牌并不多。”
劳德宪指出,品牌推广不仅对香蕉质量有较高要求,更需要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相比于国外分装打包机械化、一体化的技术,国内的分拣打包工作对人工依赖较大,特别是在香蕉集中上市高峰期,常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就算香蕉质量再好,不能够及时进入流通渠道,品牌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