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小儿腹痛如何辨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8月17日版次:10
  肚子疼是小儿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再加上小儿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这种疼痛,往往让爸爸妈妈惊慌失措。那么,小儿肚子疼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哪些情况需特别引起警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医师朱小春特别作了介绍。
胀气
  胀气腹痛常见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大声啼哭,腹部膨胀,两只小手紧握,两腿间及腹部蜷曲。
  处理:可以沿着宝宝肚脐周边,用手掌进行顺时针按摩,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按摩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宝宝肚脐的保暖。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喂食一些调节胃肠道的药物。
  此外,家长给宝宝喂完奶后,应该先把宝宝竖着抱起来,把头靠在大人肩膀上,轻轻拍打后背,直到孩子打嗝后才让他躺下来。选择奶嘴时,也要注意孔的大小要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宜。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造成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一个原因,患儿常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多为隐痛及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因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最为丰富,有些患儿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疼痛,常被误以为是阑尾炎,最好做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处理: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病毒感染,部分可伴有细菌感染,故治疗上以抗病毒、抗炎为主。另外,本病容易反复发作,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抵抗力。
肠套叠
  常见于2岁内的小儿,尤其是4-10个月内的小儿。患儿常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哭闹不安,这是因为,当蠕动波到达套叠部位的时候,疼痛才会发生,宝宝会突然哭得很厉害,持续一会后,又像平时一样玩耍了。疼痛严重的患儿可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双腿不自主地向腹部屈曲,出现呕吐、果酱便。有时可在宝宝右上腹或腹部正中摸到腊肠样的肿块。
  处理:由于肠套叠自动复位的可能性极小,套入的肠管如果一直处于挤压状态,很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肠壁水肿、充血,使肠腔变窄,导致肠梗阻、肠穿孔,甚至缺血坏死。所以,有类似症状的患儿应马上送院治疗。
阑尾炎
  这是小儿急腹症很常见的一种情况,相对于成人来说,小儿发生急性阑尾炎情况会更加严重,更容易发生穿孔的可能,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小儿阑尾炎所致的腹痛通常呈进行性加重,症状多有腹痛及呕吐,或有几次稀便,通常外科医生通过查体、血常规及腹部超声检查可作出诊断。
  处理:一旦确诊为小儿阑尾炎时,为防止病情快速进展,最好是尽快手术治疗。
胃病
  幽门螺杆菌(Hp)是寄居于人类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当小儿受Hp感染后,会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从而出现厌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在连续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
  处理:在排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肝胆疾病、肠梗阻、心肌炎、饮食不当等原因后,患儿最好做胃镜检查,或行呼气或大便Hp尿素酶抗体快速检测等检查,看是否感染了Hp。一旦确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预防Hp感染,关键还是要做好预防,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勤刷牙。
□彭文斌 林惠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