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家长里短|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11月28日版次:13
  看母亲烹煮豆腐焖,就像在看一件工艺品的制作。
  只见她先烧热炒锅,下花生油少许,油热后将姜末入锅炒香,再放入沥干水分的干原海蛎和碱肉丝,稍炒去除腥味,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再逐一下切成短段的金针菜,用手捏碎豆腐,预先用凉开水发过的磹紫菜及切成粒状的香芹末,再次烧开。最后在汤料中加上盐,再调入较为浓稠的水淀粉,以锅铲反复翻搅至锅中食材浓稠并起泡后,即可出锅。
  我问:“豆腐为什么要用手捏碎,而不用刀切成小块?”
  母亲说:“这你就不懂了,用手捏更利于豆腐入味呀!”
  她又继续说道:“其次,调煮豆腐焖的水淀粉也一定要浓稠,否则调煮出的豆腐焖则太稀软而缺乏特殊风味。”
  果然,母亲的豆腐焖,看着如半透明的且含着五颜六色杂质的水晶,吃起来更是入口软和,五味杂陈,回味绵长。
  我不知别人家的菜肴如何,但母亲煮的饭菜绝对是百吃不厌。有一次我问母亲:“你做的菜为什么总是那么好吃?”
  母亲听罢,笑着说:“这完全是盐罐的功劳。盐是百味之首,能起到调和百味的作用。你想各种食材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要想把这些风味交融起来,那就得加盐。即使煮甜食也离不开盐。老话说:‘要想甜,加点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母亲的盐罐不仅是烹饪时的百味罐,同时还是我们家的医疗保健罐。每年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母亲就会从盐罐里倒出一些盐巴和茶叶人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为止,然后趁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
  有一年夏天,我不知吃了什么不洁之物直拉肚子。母亲知道后,取午时盐茶冲泡,让我服用,不过一会儿肚子就不再咕噜作响,再也不用频频地往茅厕跑了。
  还有,我们这儿开门见山,出门爬山,没有好脚力,简直就寸步难行。
  因此,每到春夏季节,母亲就会煮盐蛋给我们吃。据说,吃了盐蛋不但能清热解毒,而且能增强腿力。因此我们这儿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春夏吃盐蛋,脚踩石头烂。”
  为此,我家的盐罐成了母亲最钟爱的宝物。没过几天,她就要擦拭一次。那盐罐天天都是光洁如新,一尘不染。每年“祭灶”,她一定也要搬出盐罐,贴上红纸,跟灶公灶婆一块祭拜。
  那时候的我觉得有点好笑,笑母亲太迷信了吧!后来长大了,读了一些有关盐习俗的文章,譬如:国外有好多国家,都把盐和面包当成最贵重最神圣的东西;中国塔吉克族人对粮食和食盐也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物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物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这才知道,原来母亲是对食盐怀有深深的敬畏啊!而盐罐却是她烹饪不可或缺的神器。
  这盐罐就这样不离不弃地陪伴了母亲一辈子。即便是后来她因高超的厨艺而被生产队请去当临时主厨,用的还是自家的盐罐子。当时我很不解:“难道生产队没有买盐巴吗?”母亲笑道:“还是用自家的盐罐顺手啊!”
  可就是这样的盐罐子,最后竟“不翼而飞”了。
  1995年2月,母亲因病逝世,享寿81岁。回家奔丧的大妹子忽然提及母亲的盐罐。经提醒,我开始找遍了家里的所有角落,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全家人都很纳闷,难道母亲走了,连她最心爱的盐罐也被一起带走了吗?
  我想,也许是吧!在另一世界,她还要为先她而去的父亲烹饪,因为父亲好久没有尝到母亲烹饪的美食了。而她,也真的离不开这个盐罐。
□叶素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