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挂证”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08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近日,人社部公开了集中查处的药品流通、环评、建设、专利代理等领域“挂证”人员名单及典型案例。2017年4月,人社部印发通知,会同住建部、环保部、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集中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环评、建设、专利代理等领域的挂证问题。(2月6日中新网)
  史洪举:面对“挂证”乱象,大数据技术大有可为。一是注重身份证号码的使用,不仅在资格证书中载明身份证号码,并纳入数据库中,促进精准比对。二是应建立多个部门信息共享的超级数据库,做到互联互通,提高监管的穿透力和精准度,防止出现“一人多证、多头挂证”现象。只有做到跨行业识别,综合搜集、分析持证人的职业及资格证书的关联度,方能堵住漏洞,让“挂证”者现形。
  孙伟:公开这些“挂证”者,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与那些违规案例危害程度相比,处罚的力度未免欠轻。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同时,这些“挂证”者的麻木不仁、违规取利也应该算上一笔。在查处同时,更要加强职能监管部门的巡查和监管职责,出了问题,同样也要追究这些监管人的失职渎职的责任,双管齐下,才能将这些“滥竽充数”的人彻底清理干净。
  禄永峰:要从源头上杜绝职业资格证书“吃空饷”,就必须三管齐下,一要堵住“重证轻人”的监管漏洞,增加资质信息透明度,鼓励行业和社会有奖监督举报,加大弄虚作假的惩罚力度,一旦发现存在职业资格证书“挂靠”现象,取消其资质评审,移交拥有资质能力企业;二要“重人轻证”,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监管部门要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不定时“对”证“对”人,要求“人”“证”相符;三要让监管部门负有风险连带责任,对玩忽职守、马虎草率的监管部门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连带责任机制,方能对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一查到底。
  郑博超:打击重在治标,加强监管更有治本效果。要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监管模式,尤其需要借助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监管之网无缝隙无死角。各部门、各地区应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尽快完成信息采集、数据整理工作,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运作机制。借助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技术,既可以克服以往的地域和层级的沟通不畅,也可以克服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力,更可以克服人力监管中可能出现的不均衡、易懈怠等问题。借助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技术,黑名单制度、不良记录预警等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