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雪燕 程胜涛
2月5日晚,云浮市罗定船步镇仓地村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村中宗祠敦睦堂里人头攒动,“乡村美 幸福年——云浮市2018年‘农村春晚’”在这里启动,数千村民前来观赏家门口的春晚。
云浮市“农村春晚”于2017年率先在云浮21个基层乡村进行了“试点”,不仅在云浮当地获得了好口碑,在全省也有了影响力。今年,云浮市“农村春晚”将达到50场。
村民担主角老少齐登台
原创歌舞《乡村美 幸福年》拉开仓地村“农村春晚”的序幕,80多名演员登上舞台,用歌声唱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生活。
“有近400个农民群众参与其中,他们中间既有农民、学生、民间艺人,也有外出乡贤、文化志愿者。”当晚的执行导演、云浮市文化馆馆长周教贤说,“村民的节目占了‘农村春晚’的八成,完全是村民唱主角。”
仓地村广场舞队员陈秋梅告诉记者,参与“游花灯”节目表演的队员多达60个,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为30多岁。此外,她们还表演了歌舞《相亲相爱》。在众多演员中,7岁的小女孩张瀚雯和11岁的黎灿燊搭档,演唱粤剧折子戏《梦会太湖》,与同台的两位专业粤剧演员相比也毫不逊色。
“‘农村春晚’很受当地村民欢迎。去年第一次举办‘农村春晚’时,五六公里外的村民都赶来,现场黑压压的一片,估计有3000多人。”当地村民范元超告诉记者,在“农村春晚”舞台上可以看到当地的民俗文化、群众文化,老人、年轻人、小孩子参与踊跃,“大家看得特别开心。”
节目富乡韵群众喜乐见
据悉,2月17日(正月初二)前,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农村春晚”将陆续在云浮市50个村(社区)上演。
周教贤告诉记者,在“农村春晚”演出中,除了本村村民参与组织策划、突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内容还要求突出本村特色、富有乡韵;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节目为主打,采用歌曲、舞蹈、戏曲、小品、地方戏等形式,重点展示具有云浮乡土气息的草根艺术、民间绝活和文化遗产。
船步镇盛产豆豉,产品远近闻名。“农村春晚”现场,节目《豆豉飘香》将这一特产融入文艺创作,通过粤语演唱和舞台背景的方式,呈现船步镇豆豉制作过程和品牌,深得群众喜爱。罗定盛产稻米。近年来,罗定稻米品牌不断打响,走出广东,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良好的知名度。歌曲《罗定稻米香》以民族审美情趣为基调,巧妙融入了岭南音乐元素,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优美动听,地方色彩浓郁又不失时尚。
大戏下基层实事已办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是群众要有文化自信。‘农村春晚’是云浮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行动。”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亦乐说。
据介绍,云浮市“农村春晚”已被列入“201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动项目。
2018年云浮市“农村春晚”活动,是该市“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云浮市‘百场大戏下基层’文艺巡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2017年云浮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云浮市2018年“农村春晚”启动仪式当晚,广东省文化馆对仓地村的“农村春晚”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其他6场“农村春晚”进行录播,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媒体播出。
“明年还会增加更多场次。”周教贤表示,为了办好“农村春晚”,云浮市还成立了“农村春晚”辅导指导组,开展“一对一、手把手”式辅导培训,把“农村春晚”打造成当地农村的新“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