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虚拟养老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4月05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近日,西安首家“虚拟养老院”在莲湖区开通运行。区别于常见的实体养老院,老人安坐家中即可通过手机、智能手环、一键呼叫器等终端设备呼叫“虚拟养老院”,服务人员通过互联网云中心同步了解老人的实时需求,提供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应急医疗、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4月3日《西安晚报》)
  朱倡俊:所谓“虚拟养老院”是相较于传统的专门化养老机构而言的。其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老人足不出户,不需要改变居住生活环境,就能够通过智能化手段联系上门养老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它不需要建设专门的养老场所,由此节省的土地、房屋等方面的费用,也能够相对有效降低养老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此前的最新统计,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已属于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可想而知。这一背景下,“虚拟养老院”在基本不涉及新增养老机构的背景下,可通过技术将养老服务与老人进行精细对接,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养老模式,值得推广。
  何亚福:目前制约虚拟养老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养老护理员面临巨大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辛苦程度与工资待遇并不成正比。因此,为了吸引更多人来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有关部门有必要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加大虚拟养老院护理员的扶持和培训力度,对养老护理员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以减轻虚拟养老院的用工成本,逐步稳定养老服务队伍,实现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
  解决了养老护理员问题之后,考虑到中国的社会现实,这种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未来定会成为养老模式的主流。
  杨映琳:利用大数据,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分析、梳理和归纳,透过数据看需求、问需求,推进虚拟养老院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养老数据库更具丰富性、细致性,为开展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打下基础。利用大数据,可以基于海量信息云计算的方式,把信息化服务平台与老年人、服务企业等相关要素耦合起来,增强连通性、便捷性和无缝对接,更好地提高虚拟养老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的时效性,让数据多跑路,让老年人少跑腿。利用大数据,可以完善和强化网络后台监督系统,对服务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线上监督,及时作出评价和反馈,避免服务的“短斤缺两”,以确保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举措,将使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充分释放,打造出一个虚拟养老院的升级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