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伐”“侵”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4月05日版次:13
|一针见血|
  2013年第2期的《咬文爵字》中有一篇名为《“略地”还是“掠地”》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略’和‘掠’的差别,正如文言文中表示进攻的‘伐’和‘侵’一样,我攻敌用‘伐’,敌攻我用‘侵’,立场鲜明,是万万混淆不得的。”
  句中显然对“伐”和“侵”的用法有一定的误解。
  古代汉语中“伐”和“侵”都表示“进攻”的意思,并非是我攻敌用“伐”,敌攻我用“侵”。
  其实,古代汉语中有三个常用词表示向对方发起进攻,除了“伐”“侵”,还有一个“袭”。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对这三个词进行了辨析。《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
  “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
  “袭”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
□吴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