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溯源难?一要赋码,二要批发商担责
“政府监管,企业主导,在市场规律下充分竞争,这种模式效率最高。”海南海垦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垦农资”)前任高管符红文如是评价海南特许经营下的农药备案和二维码追溯制度。
据了解,海南省农业厅对所有入岛农药产品进行二维码赋码并粘贴专营标识,农药的任何使用者均可通过扫描包装二维码了解批发企业姓名、产品生产厂家、农药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剂型、成分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为监管执法以及农户维权等提供便利。
符红文提到:“这种模式让早期的3家批发商(去年起变为8家批发商)成了药害事故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连带责任单位,倒逼他们时时把控采购药品质量,把握政策‘高压线’,杜绝高毒和假冒农药产品入岛。”
以毒性普遍较强的杀虫剂为例,记者从3家批发商处了解到,自2013年起,3家批发商企业就先后启动了采购农药年检制度,即进口产品免检,国内上市企业免检或一年检1次,国内中小企业产品一年检2-3次。
有了二维码追溯系统,但凡进岛农药因成分把关不严导致药害,将直接问责涉事批发企业。批发企业不仅要赔偿农户损失,还有可能被剥夺经营资格,几乎没有企业会铤而走险,虽然二维码制作和贴标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但在“经营就是利润”的大前提下,企业参与积极性高,且规范的农药市场对特许批发企业只有利好没有利空。
海南对农药监管有多严?三亚市南繁院研究员陈冠铭作出“堪比医用药”的比喻。基于海岛的渠道管理优势,海南所有正规渠道产品进岛都需要严格备案。陈冠铭指出,独特的区位让海南农药源头管理较便利,这是这一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赋予网格化的管理,则将安全等级又提高了一层。
以三亚为例,自2016年起,该市推行农药市场网格化监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农药店都要有执法人员具体负责,做到“两人一店”、“捆绑式”管理。彼时,农业部门严格要求全市141家农药零售店只可以向规定的3家批发企业采购农药产品,同时出具正规的购买凭证。因此,在上游批发企业控制农药源头的情况下,下游零售店及终端农户接触到违禁药的机会也相应降低。
自2012年起,地方村委还组织针对区域内农药使用情况巡查的“农产品安全员”,通过田间目视、随机抽查、重点对象取药检测的流程监控田间用药安全,尤其是网格化的抽查管理模式给违法用药行为极大震慑。
同时,记者查询海南各市县农业部门官网发现,在农药店获得零售经营许可证时,需要一次性缴存20万元保证金。
保证金缴纳制度在实际执行时,各地农业部门也可考虑当地作物栽培和盈利情况相应调整,尤其在作物附加值较低,农药使用积极性欠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