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养虾难,中山继江门成珠三角泥鳅新主产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9月04日版次:11

  今年中山泥鳅养殖规模增至3万亩。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汉文

  前几年珠三角对虾养殖环境恶劣,台湾泥鳅成为最佳替代品。由于养殖周期短、盈利水平高、资金压力小,短短几年时间内泥鳅快速占领江门、珠海、中山等养虾重镇,发展到数万亩。然而,2018年开春后泥鳅价格却持续低迷,同比低1-1.5元/斤。短期内,江门地区养殖规模严重缩减,而与江门毗邻的中山地区却养殖大增,其中北部六镇泥鳅养殖面积增加至3万亩!
高峰期广东养泥鳅6万亩
  2011年起,珠三角地区对虾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持续低下,一些养殖户开始寻找新的养殖代替品。由于台湾泥鳅养殖周期短、管理相对简单,而且出鱼方式灵活,从100尾/斤至10尾/斤等众多规格均有销路,养殖模式符合当地的养殖习惯。2012年新会睦洲、大鳌、三江以及珠海、中山等地区开始出现零散养殖泥鳅的情况。
  在珠三角地区,泥鳅养殖模式可分为精养、混养,普遍2-4个月即可养成1造,每年4-9月放养密度4-8万尾/亩,10月-次年3月份的这一造,放苗密度则可高达7-10万尾/亩,因此冬造平均亩产可达2500斤/亩左右,亩利润最高达到4000-8000元。尽管收益相比对虾较少,但胜在稳定、成功率高,短时间内泥鳅养殖迅速火热。同时泥鳅对于养殖户或者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较低,大多虾料经销商都放低支持的门槛,加快了整个市场的壮大速度。
  近年10-20尾/斤规格的泥鳅价格普遍在9.5元/斤左右,其中投入成本包括:塘租2000-3000元/亩·年、种苗0.03元/尾,每亩成活率按50%-80%算,饲料料比1.1-1.3(早年没有专用泥鳅料,养户使用虾料投喂效果也不错),则每斤台湾泥鳅成本可以控制在6-8元左右,盈利空间充足。因此2012-2016期间,巨大的利润空间引起珠三角对虾养殖户纷纷转养泥鳅。据饲料行业人士不完全统计,2016年广东泥鳅养殖面积大概超过6万亩,主要集中在粤西、珠三角等地区,其中江门地区占80%约4万多亩。
三年内江门泥鳅锐减60%
  2017年珠三角对虾开盘价持续高涨直至5月份,江门、中山、番禺等地区40支/斤报价高达43-45元/斤,泥鳅养殖户转回养对虾,中造虾之后泥鳅养殖规模剧减,尤其是江门地区。截至2017年10月,江门泥鳅养殖面积减少至不足2万亩,比2016年减少将近50%-60%。
  2018年3月份开春后,不少泥鳅户再次回养对虾,加上珠三角地区泥鳅价格持续低迷,20尾/斤规格在7.5元/斤左右,江门泥鳅规模迎来新一轮削减。“今年新会大鳌泥鳅养殖面积从6000-7000亩左右下滑至2000多亩。”江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珠江大区负责人冯日雁透露,由于泥鳅早造价格不乐观,今年新会泥鳅养户转养对虾的比例超过20%;因6月份泥鳅价格短暂上调到近10元/斤,否则中造之后泥鳅规模将进一步缩减。
  然而,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山泥鳅规模快速增长,广州、珠海也有少部分人开始养。珠海市某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中山北部泥鳅市场经理杨燊透露,2016年整个江门地区泥鳅饲料容量超过4万吨;中山北部六镇(阜沙、港口、东凤、三角、黄圃等)总量则不到0.8万吨,但在2017年下半年规模突破1.2万吨,2018年则可能接近3万吨左右!
  据杨燊透露,中山“泥鳅热”主要因为2018年上半年草鱼持续低迷导致养户转养,与早年江门“泥鳅热”现象如出一辙,转养的群体集中在阜沙镇、港口镇;从目前江门以及中山北部的泥鳅饲料销量来看,2018年泥鳅总产量远超出2017年,接近2016年的产量。
将迎新一轮价格调整
  “参照去年8-9月份行情,当时10尾/斤左右规格9.5元,今年比去年同期低1元/斤。”珠三角一位流通业内人士李明(化名)告诉记者,珠三角的商品泥鳅主要经广州中转后运往北方市场,作为北运品种,泥鳅流通能力不完善的情况下,珠三角商品泥鳅竞争力不足。此外,年中华中鱼中南下收鱼较少,是泥鳅价格低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据李明透露,今年南下收购的泥鳅的鱼中明显减少,如今珠三角存塘泥鳅还有60%-70%,存塘量充足导致塘头价上调乏力。
  此外,高温天气也是影响泥鳅价格的重要因素。自6月份以来,广东产区气温逐步走高,导致运输过程有残身、缺鳍和运输损耗增高,流通商出货意愿较低,导致泥鳅存塘量消耗慢,新造泥鳅与华中产区又同时集中出鱼,因此8月份价格迟迟未回调。
  “10月份之后珠三角泥鳅可能迎来上调机会,估计有1-2元/斤的涨幅。”珠三角地区某一饲料企业业务员向记者透露,今年珠三角泥鳅规模再度快速增长,但对虾养殖形势也逐渐好转,随着冬造大棚虾到来,泥鳅规模可能快速缩减,行情将会进入新一轮上调空间。另外,往年9-10月份之后北方对泥鳅的需求大幅增加,华中、华东产区气温下降,珠三角市场优势开始凸显明显,同时作为韩国、日本滋补药膳的黄鳝也迎来出口峰值,不少养殖户对后市信心满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