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阅读|
“我能成为今天的我,一定和名著有关”,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坦言,阅读经典,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小时候知道‘美’和‘丑’的对比,跟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有关,卡西莫多这个人物让我开始意识到,不能光凭外表长得不好看就觉得人不好。”
对于当下的孩子不愿读经典的话题,白岩松“支招”:要让孩子读经典,就得先让孩子爱上读书,“我儿子第一本详细读的书是武侠,我非常纵容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他在年少时喜欢读书,而不是读哪本书”。白岩松还透露,儿子上大学选择历史系,跟他的阅读经历有关,“我让他读金庸上瘾,读完一遍还想读第二遍,金庸里头有很多令他好奇的东西,他就开始琢磨哪能找着跟清朝、跟历史有关的书,他的阅读面由此开始向外延伸。”
作家、学者周国平则与名著结缘较晚,他清晰地记得,11岁小学毕业那年,他到上海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雨果的《悲惨的世界》,“结果很悲惨,我看不懂”,自此,周国平对外国名著都有些望而却步。直到考入北京大学,周国平才在同学的带动下,开始发掘世界文学的宝库。“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托尔斯泰等许多伟大的作家。我这一辈子的心灵成长历程就是在大学一年级奠定的。”
面对如今流行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互联网时代,周国平呼吁孩子们更要注重经典的阅读。他认为,经常上网的人,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容易被潮水般的信息所“淹没”、所支配,“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需要通过读名著,来给自己打好精神的‘底子’,让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拥有辨别力,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儿时丰富的阅读则让著名作家毕淑敏受益匪浅。“那时的阅读给了我一生重大的影响,有点像你们吃进去所有食物,然后化为你们身体成长的养料一样。我们心灵也需要成长,也需要养料,所以,我们需要去读那些被千百万双眼睛甄选过的,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被证明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