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河蟹后期养殖要注重四个环节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10月11日版次:10

  扫码关注蟹行家微信公众号。

  “秋风起,蟹脚痒”,中秋过后塘口管理依旧不可松懈。10月后河蟹基本还剩一壳,此时的母蟹基本已经成熟,因此,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与充足的营养是河蟹规格和产量的关键保证。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补充钙质,加强营养。
  10月后,气温转凉,河蟹食欲开始恢复,此时可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也可搭配育黄料一起投喂,以补充夏季高温的消耗,为最后一壳积蓄能量。河蟹甲壳90%以上为钙质,现在补钙也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河蟹脱壳时对水体中钙的要求很高,脱去旧壳后需要从水中吸取大量的钙来硬壳,而后期水中的钙含量普遍偏低,需要向水中补充钙来满足脱壳所需。“葡萄糖酸钙”富含葡萄糖酸钙,易吸收,硬壳快,含有高能营养,增强河蟹体质,预防脱壳不遂。建议在最后一壳时可连用两次,傍晚使用傍晚使用最佳。
  2.着重调水,防止缺氧。
  “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10月后,气温开始下降,早晚温差变大。此时高温已过,可适当降低水位,滩面保持50公分左右即可,加强换水频率,使用“酵素菌砖”发酵液全池泼洒,保持水质清爽。若水质过浓,可先换水,之后用“碧水爽”解毒调水,再用“益菌元”全池泼洒,可有效调节老绿水。
  3.改善塘底,防治纤毛虫。
  随到养殖后期,残饵粪便持续增多,青苔水草沉底腐烂,池塘易出现底黑底臭、水质变浓发黑,河蟹出现黄底板黑底板,且纤毛虫易发。
  进入10月后,养殖户从高温的紧张中度过就开始放松管理,不注重调水改底,经过高温后,水草活力难以保持,造成后期池塘水浓底脏,为纤毛虫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此时仍需要定期改底、消毒,预防纤毛虫和细菌感染,一旦发生纤毛虫寄生应及时处理,使用“精博纤虫杀”处理纤毛虫,处理后及时“臭氧底立康”或“新六抗底安”改底,改善底黑底臭的情况。防止黄底板黑底板的发生。
  4.清理塘里过多的水草。
  现在塘口不需太多水草,保持在全塘面积的40%左右即可。
  塘口环境好,河蟹脱壳快,脱壳整齐,脱壳损伤少,翻倍率大。保证充足的营养,河蟹育肥提膏快,个头重,产量高。想要河蟹早上市,可低水位、少水草、高营养。较长时间投喂小鱼育肥的塘口不可换成饲料,防止掉膘。
□广州精博 王兴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