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瑟自弹遥夜怨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8年10月11日
版次:
13
|唐诗小札|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晚唐诗人温庭筠这首《瑶瑟怨》,你能说它是隐藏了形象化的乐声吗?
诗的主题是描写独居闺中的少女心情的凄怨寂寞。它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小诗,曾入选过许多唐诗选本。
第一句就写那位女郎在夜里睡不着。“冰簟”、“银床”(清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看上去好像装饰华美,在这位女主人看来,却正是冷冰冰的,凉飕飕的。她是处在孤独的环境里。
第二句,时间是在深夜。天上明净而清澈,景物都像浴在水里。偶然有几缕白云飘过,宛如一层轻飘飘的薄纱。然而实在是衬托出室中人心头的寂寞。
第三句,乍一看,好像也还是写景,是从上句生发出来的。在碧天如水的清夜,飞过一群秋雁,鸣声悠远。这不是很自然的的描写吗?可是,且慢!假如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这样的四句诗,题目又叫《瑶瑟怨》,凭你找去,有半点瑶瑟的影子吗?自然没有。既然没有,题目同内容就对不上号,难道作者就这样粗心糊涂,把秋夜硬套在瑶瑟上面去了?
原来,这一句其实不是写景,是那位女郎弹起瑟来了。怎么说她在弹瑟呢?她弹的瑟曲名唤《归雁操》,其中摹写了雁的叫声。“雁声远过潇湘去”,正是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也就是形象化了的乐声。诗人在描写了女郎的环境和心情之后,笔锋就转到了主题的瑶瑟了。
其实二三两句诗的意境是可分可合的。“碧天如水”是小楼外的实景,也可以是瑟曲中的衬景。在碧天如水的夜里,哀咽的雁声掠过天空,远远向潇湘二水的方向去了。
“十二楼中月自明”——又回到小楼一角。当她弹奏这首悠怨的曲子的时候,身旁并没有谁在倾耳欣赏,她是非常孤独的,既听不到赞美的声音,也看不见同情的脸孔。甚至连批评她的技巧的人也没有。仅有的只是清净的月色透过疏帘照进屋子。可是,连月亮也是自己照管自己,表情淡漠,好像同她毫无关涉。这真是令人心灰意绝的寂寞。 □刘逸生
上一篇:
莫言:寻找灵感
下一篇:
“杯觥交错”错了吗
上一篇:
莫言:寻找灵感
下一篇:
“杯觥交错”错了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