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女扶贫工作者大“骂”贫困户

◎围观·事件云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0月31日版次:02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让人意外的是,该内容收获无数网友点赞。@云南日报
  @金木:扶贫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既需要贫困户的理解,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对扶贫工作要客观看待、公正报道,不夸大也不贬低。“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标题是有些吓人,但所幸的是扶贫工作者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网友的肯定和点赞。不过,这也给扶贫工作者提了一个醒:扶贫要有爱心、耐心和真心,这样才能不辱使命。
  @沈道远: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永远扶不起一个不想脱贫的人。扶贫先扶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遗憾的是,在扶贫的过程中,不少扶贫干部都遇到过一心只想“等靠要”的贫困户。对于这种贫困懒汉,不能只有和风细雨的好言相劝,更需要当头棒喝的刺耳声音。因此,有时候“骂一骂”贫困户,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当扶贫干部面对“贫困懒汉”连“骂”的念头都没有了,或许,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微观·杂谈
  @郭静:面对领导的错误指令,不能硬着头皮上,也不能置之不理。其实,再难的命题也终会有解,只是过程注定不会平坦。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基层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领导。上下级关系不是言听计从的关系,基层干部能够判断对错,也要敢于说出来,以大局为重,不是以领导为重。
  @罗大蒙:在民众民主意识极大彰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若依然习惯于对村庄治理事务进行过多干涉,不仅不利于村庄的治理,且会危及国家政权在乡村统治的根基。因为长期被压制的民意一旦爆发,将会危及到国家稳定。因而,党和政府应当适时鼓励基层民众的创造,并予适当的引导,对于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予以肯定,促使其制度化。
分享: